">
作者:崔向陽(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
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經濟運行平穩,總體回升向好,發展前景光明。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增速明顯快于2022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二季度明顯快于一季度,經濟增長回升態勢比較明顯。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的情況下,我國經濟恢復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地位,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近期主要國際組織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繼續看好中國發展。
我國能夠取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成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一條既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引領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一方面,我國經濟體量巨大,人口眾多,大國經濟特色鮮明,沒有任何先例可遵循;另一方面,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仍然具有不充足不平衡的特點。因此,我國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推動經濟發展的途徑和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必須要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在宏觀政策的具體實施上,我國特別注意各項政策的協同配合,注意更好體現宏觀政策的針對性、組合性和協同性,既防通脹,也防通縮;不搞大水漫灌,注重精準發力;治大國如烹小鮮,堅持不下猛藥,慢火細燉。實踐證明,我國政策工具運用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有效性,保證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達到了預期的宏觀調控效果。
堅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場,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國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于中國式現代化這一要求,我國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具體來說,在民生方面,我國著重做好了五方面工作:一是著力增加居民收入。我國積極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于經濟增長速度,居民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二是促進居民消費。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我國特別注意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今年上半年,隨著我國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各項促消費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居民消費支出恢復態勢明顯,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效果明顯。三是積極擴大就業。我國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不僅強化就業促進政策,還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保證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四是保持物價穩定。物價穩,則民心穩、民生穩,經濟發展才會更有溫度、更有底氣。我國生產供給相對充足,消費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五是加強民生保障。我國積極應對高溫炎熱天氣等不利影響,有序開展部分地區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等災后重建工作,民生保障堅強有力。此外,我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對我國經濟發展形成了堅強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底氣更足,后勁更大。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繁榮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我國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產業發展基礎堅實雄厚。今年上半年,我國繼續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一方面,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引下,我國創新發展動能持續積聚增強,高技術制造業成為了重要增長引擎。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神舟”升空、大飛機首航的帶動下,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9%;多年“卡脖子”的半導體領域也取得重要進展,半導體有關生產設備的生產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增長30.9%,電子元器件與機電組件設備制造增長46.5%。
在文旅發展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對拉動經濟恢復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文化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07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9%,增速比一季度快4.7個百分點。在9個文化行業大類中,以接觸性、聚集性服務為主的文化娛樂休閑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增長勢頭更為迅猛,比上年同期增長76.2%,其中,景區游覽服務、娛樂服務、休閑觀光游覽服務3個行業中類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84.9%、82.1%、35.8%;文化投資運營、新聞信息服務、文化傳播渠道、創意設計服務4個文化行業大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26.2%、15.2%、13.2%和10.6%。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18日7時,我國2023年電影暑期檔票房達178億元,超過2019年177.79億元的成績,創造了新的暑期檔票房紀錄;2023年暑期檔觀影人次已超過4.35億,更為可喜的是,暑期檔票房前六位均為國產電影。在旅游領域,今年上半年也是精彩迭出,格外火爆,前有各地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短視頻爆火出圈,后有淄博燒烤帶動全民“進淄趕烤”,各地旅游市場喜報連連。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國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調整優化,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隨著我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帶動相關工業產品生產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在能源產業綠色轉型引領下,光伏電池、風力發電機組、水輪發電機組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4.5%、48.1%、32.3%;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5.0%,與之相關的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6.4%、53.1%。在外貿領域,“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取代了“老三樣”(服裝、家電、家具),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不但沒有像有人擔憂的那樣限制經濟發展,反而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蓬勃新動能,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活力。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要求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我國仍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積極擴大市場準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并有針對性地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對外貿易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其中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65.5%,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9.8%,對拉丁美洲、非洲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7%、10.5%,貿易多元化發展向好。展望未來,我國將繼續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總體來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一些新的困難挑戰,但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向好,預示著我國經濟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凝聚共識、奮發圖強,必將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圓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再上新臺階。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