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偉堯(甘肅政法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這為我們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強則國家強。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大力培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奠定堅實基礎、提供人才支撐。
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方向準,則道路明。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抓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服務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聚焦為國育才、為黨育人,把握形勢、順應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教育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熱愛人民,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鑄魂培根,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建設教育強國,要毫不動搖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扎實做好學校系統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貫徹落實。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促進中央發展教育等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著力培養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優化治校辦學、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務。建設教育強國,就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正確處理教育與政治、科技、經濟、社會等關系,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要扎根中國、立足時代,合理設置、調整相關學科和專業,增強學科和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要堅持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與教育相融合,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教育,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和效能。要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深化辦學體制、教育管理、評價體系等領域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依法辦學,促進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圍繞“五育并舉”,全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著重在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持續健全、完善教育體系,逐步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助推現代化建設事業穩步、有序發展。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就要以基礎教育為基點,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推動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和生態;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要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抓好職業教育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教育、興辦學校;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基地資源供給優勢,發展全民、終身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育事業保障
習近平強調,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修養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強教必先強師。建設教育強國,就要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抓好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發揮好教研支撐作用,建立教師“手拉手”幫扶機制,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教育事業提供堅實的組織、人力保障。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貫徹落實“六要”和“八個統一”等要求,引導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教師,在以德立身、立學、施教中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完善管理考核機制對于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促進作用。機制健全,方能提高質量、增強效能。建設教育強國,就要建立健全教師選聘制度,嚴把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重視改善生師比、人員投入比、教職員工比等關鍵參數,做到數量充足、素質優良;著眼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完善監督、考核等機制,激勵教師自覺履職、擔當作為;弘揚尊師風尚,強化關心關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和待遇,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支持和吸引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民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建設教育強國,就要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教育擺在先行官的位置,突出教育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使教育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處理好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關系,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著力推動“雙減”落地,讓教育回歸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上來,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能成才。要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及就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堅決破除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教育發展的生機活力。要注重家校協同,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實現育人目標,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要規范學校招生行為,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幫扶、資助體系,使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教育發展成果,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和重要遵循。民有所盼,我有所應。建設教育強國,要求我們深入踐行群眾路線,注重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需于民,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滿意度;聚焦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期盼和需求,解決好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評價,廣泛凝聚人民群眾的實踐智慧,依靠人民群眾開創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要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確保教育事業各項工作落細落到位。
五、聚焦服務現代化建設,提升教育的貢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為我們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教育強不強,能否培養黨和國業事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是關鍵。建設教育強國,就要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需求、生產力布局和城鎮化要求,動態調整優化學科設置,著力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把教育發展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要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有組織科研與自由探索相結合,統籌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使學校融入國家及區域戰略,助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形勢決定任務。建設教育強國,還需要我們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吸收借鑒先進辦學理念,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要以國家戰略需要為導向,加強涉外專業人才培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國際事務的國際化高層次人才,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強化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大力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認真學習、精準把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論述精神,注重為民導向,突出綜合施策,全方位落實教育強國戰略要求和任務,穩步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經會發展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