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游戲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娛樂方式之一,與此同時,有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可乘之機,哄騙游戲玩家上鉤,讓他們一步步走入詐騙的“陷阱”。
今年暑假以來,全國多地已經發生多起網絡游戲詐騙案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同時,有關部門和地區、相關平臺和企業也在探索總結一些針對性反詐舉措。
網絡詐騙盯上游戲玩家
2023年7月,浙江溫州蒲州街道某小區發生一起詐騙案。王某在家中玩網絡游戲時加了游戲好友社交賬號,對方稱王某的游戲賬號違規異常,需要信息驗證來解除異常。王某根據對方指示,將奶奶手機里身份信息及收到的各類驗證碼發給對方,第二日,王某母親發現手機驗證碼過多才察覺,發現共被騙10萬多元。
2023年7月,廣東佛山的小文(化名)刷短視頻平臺時看到免費送游戲皮膚的視頻,于是掃描視頻二維碼添加了對方的社交賬號。添加后對方打開了視頻通話,讓小文拿父母的手機來操作,聲稱“只是走個流程,不會產生費用”。小文按對方要求拿到了爸爸的手機并打開了支付寶付款碼,隨后對方掃了三次付款碼,共計損失6488元。
2023年8月,湖北遠安縣鳴鳳鎮的張某某在用奶奶的手機玩網絡游戲時,使用“TT語音”與一陌生人聊天,對方以贈送游戲皮膚為由,誘導張某某添加其社交賬號好友后下載APP并開啟屏幕共享,隨后對方操作張某某奶奶的手機,要求張某某添加其家人的銀行卡,對方通過屏幕共享獲取驗證碼后,將該銀行卡內2.99萬元轉走。
2023年8月,江蘇新沂市的小陳刷到一條游戲視頻稱,加入社交群就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小陳大為心動,第一時間加入該群。進群后她按提示添加管理員私聊,對方給她發了一個帶有游戲封面的二維碼,并要求小陳掃碼如實填寫“調查問卷”。小陳填寫提交后,網頁跳轉出提示框,稱小陳“操作錯誤,觸發了風險,需要她在三十分鐘內輔助操作解除,否則會被罰款1萬元”,還“溫馨”提醒小陳“找個沒人的地方,拿家長的手機操作進行解除,不要讓家長發現”。小陳不敢告訴家長,就聽從對方的“指導”拿起父親的手機一頓操作。其間不僅將各類驗證碼一一告訴對方,還通過掃碼支付進行了4次轉賬,當母親發現時,已經被騙了39989.01元。
…………
不少網友感嘆,為何如此拙劣的詐騙手法,竟然也能行騙成功,加強游戲玩家的反詐教育刻不容緩。
對此,《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張小峰律師認為,部分詐騙者利用了玩家社會經驗不足、防騙意識較差的特點。而一些不法分子繞過網絡游戲平臺,在其他社交平臺上引流詐騙。這種詐騙手段不僅可以更廣泛的傳播詐騙信息,并且會造成信息隔離,規避游戲平臺的防欺詐監測打擊設施。
五花八門的“套路”,值得警惕
今年6月,公安部公布十大高發電信網絡詐騙類型,其中之一就是“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類詐騙”:詐騙分子在社交、游戲平臺發布買賣網絡游戲賬號、道具、點卡的廣告,或免費低價獲取游戲道具、參加抽獎活動等相關信息。待受害人與其主動接觸后,詐騙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為由,誘導受害人繞過正規平臺與其進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謂的客服賬號參加抽獎活動,并以操作失誤、等級不夠等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冊費”“解凍費”“會員費”,得手后便將受害人拉黑。
梳理多地警方通報的典型案例發現,近年來網絡游戲虛假交易類詐騙案件不斷增多,常見的詐騙方式主要有:一是高價收購游戲賬號,犯罪分子在一些社交平臺發布收購游戲賬號的廣告,以“高價、便捷、第三方平臺擔保”等信息誘騙受害人,誘使受害人登入案犯指定的虛假交易網站進行交易,同時在虛假交易網站上以各種理由(交押金、銀行卡賬號輸錯被凍結等)要求受害人充值才能提現,當受害人充值完成后,又以其他理由(系統故障等)需要受害人充值更多金額,直到受害人發現被騙;二是低價銷售游戲裝備,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網絡游戲,進行游戲幣及裝備的買賣,在騙取玩家信任后,讓玩家通過線下銀行匯款的方式,待得到錢款后即食言,不予交易;三是在游戲論壇上發布提供代練信息,待得到玩家提供的匯款及游戲賬號后,代練一兩天后連同賬號一起侵吞;四是在交易賬號時,雖提供了比較詳細的資料,待玩家交易結束玩了幾天后,賬號就被盜了過去,造成經濟損失。
業界人士透露,一些不法分子專門鎖定大DAU(日活躍用戶量)游戲,尤其針對其中的年輕用戶作為詐騙對象。他們以“免費贈送皮膚”“領取官方贈送皮膚禮盒”為誘餌,哄騙玩家繞開擁有較強未成年保護及監管系統的游戲平臺,通過第三方社交平臺與未成年用戶重新建立社交關系,以“官方代充”“賬號解封”“未成年人操作違規”等利誘、威脅性質的詐騙話術,逐步引導用戶通過掃碼、告知驗證碼等方式,轉移受害人銀行賬戶中的資產。
反詐正當時: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各平臺聯合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按照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聯合部署開展的“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活動有關要求,國家反詐中心就編寫制作了《2023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以下簡稱《宣傳手冊》),詳細梳理10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特點和詐騙手法,給出了相關提醒和建議。針對“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類詐騙”,《宣傳手冊》發布了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相關作案手法,并提醒“買賣游戲賬號、道具請通過正規網站平臺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騙風險” 。
近期,多地警方凝心聚力偵破多起涉網絡游戲詐騙案件:上海金山警方在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通過縝密偵查,搗毀了一個專門以游戲裝備網絡交易為誘餌的詐騙團伙;海南海口警方輾轉4000多公里,成功偵破一起以低價收購網絡游戲角色皮膚為由的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達150萬;山東濱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以買賣游戲賬號方式實施詐騙的案件,當場查扣涉案電腦1臺、手機14部、上網卡11張等作案工具;江蘇公安也聯合網易公司,合作破獲一起以送游戲皮膚名義實施網絡詐騙案件,成功抓捕犯罪黑產團伙。
依托各自在反詐專業影響力、數字交互能力上的優勢,近期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守滬喵”聯合《蛋仔派對》首次在游戲領域展開防詐合作。雙方積極探索將“守滬喵”反詐IP與《蛋仔派對》IP創新聯動,打造IP角色與常見詐騙場景融合的漫畫內容,推動反詐科普以更加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形式走近游戲玩家,全面提升游戲玩家防范網絡詐騙的意識。

據悉,《蛋仔派對》還上線了“詐騙預警-詐騙阻斷-詐騙舉報”等三大核心反詐產品功能,可在游戲內24小時不間斷地識別、切斷、核實及封禁疑似詐騙的不法行為,為打擊網絡詐騙產業鏈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送超147.7萬次定向反詐提醒,撥打15.4萬次智能外呼反詐提醒電話。
中旭未來(貪玩游戲)推出了針對網絡詐騙、提升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素養上線的《反詐英雄》公益游戲,通過游戲交互學習的方式為青少年用戶普及防詐反詐知識。
張小峰律師建議,未來還應當建立起跨平臺的信息共享機制,平臺間分享涉及詐騙的用戶信息和欺詐手段,并且與執法部門聯動,以加強對不法分子的追蹤和打擊。從技術層面,應當建立起識別和監測詐騙的技術工具和算法的共享機制,提高各平臺的監管能力。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同志此前表示,網站平臺積極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在處置涉詐有害信息、整治電信網絡詐騙方面發揮了作用。同時也要看到,一些網站平臺還存在責任認識不到位、制度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一些社交類平臺、短視頻平臺要落實信息內容管理要求,持續排查處置涉詐信息、群圈、賬號;建立完善賬號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異常賬號,落實賬號實名登記制度;建立完善涉詐舉報機制,及時處置和反饋網民涉詐舉報;對現有應用、業務、技術進行安全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整改。對相關企業未履行風險控制責任致使群眾受騙的,有關部門將依法追究責任。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積極引導未成年人,提高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沈若水
來源:法治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