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整根人參泡茶,保溫杯里放枸杞,這種操作現在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上。最近,跑中藥房成了青年人社交圈里的養生消費“新寵”。不過和以往抓藥不同,更多人是為了購買養生茶飲。
帶著中藥香的茶飲成了“新寵”
開在開明街蓮橋第的一家中醫堂,擁有兩進院落。穿過醫生坐診的大堂和一個小花園,在幽靜的里間,記者找到了這家茶飲鋪子。
從飲品單“琥珀馬蹄爽”“小吊梨”“紫蘇楊梅”“酸梅湯”“龜苓膏”“山楂糕”這些茶飲、茶點的名字,以及柜臺邊四口正在突突冒熱氣的滎經砂鍋就能看出,鋪子跟一般的飲品店有很大不同。

店里砂鍋現煮的“中藥茶飲”。黎莉 攝
記者留意了下價格,各種飲品和套餐從十幾元到三十幾元不等。如果點的是堂食套餐,店里會配好小食上桌。古色古香的茶盞搭配茶點,整整一托盤的唯美。從味道方面來說,飲品中淡淡的中藥香和清爽的口感,確實給喝慣了奶茶、咖啡的人一種全新的口感體驗。
據介紹,店里除了常規的飲品,最特色的是根據時節變化推出的現熬茶飲。例如這段時間針對夏秋交接時令,他們重點推出了一款以枸杞、玉竹、甘草、桂圓肉為主料的茶飲“玉宇瓊樓”,主打潤肺養陰、安神補氣。另一款“神采奕奕”,用陳皮、西洋參、胎菊、枸杞煮制,因為用材清熱抗疲勞,很受上班族歡迎。

堂食的茶飲,擺盤頗為中國風韻。黎莉 攝
“今年我們推出了養生茶飲后,感覺消費的人群一下子多了起來,特別是年輕群體。雙休日很多人都會到店里來。考慮到部分消費者時間有限,我們也有茶包、茶飲的外賣。不管是堂食還是外賣,產品都是我們自制的。比如'酸梅湯'就是用烏梅現熬,不用茶粉,可以保證品質。”該店相關負責人說。

藥店里的茶飲店。黎莉 攝
業內看好“中藥茶飲”進駐“朋克養生”新賽道
事實上不僅在寧波,這股“中藥味”十足的新茶飲風正在全國范圍內吹起。記者留意到,這個夏天多個中藥店開出了茶飲品牌,成為賽道新寵。例如江蘇百黎堂中醫館的“開了個方子”、上海童涵春堂的“草本方·茶飲”都鬧出了不小動靜。
在社交平臺上,各種關于中藥奶茶、中藥咖啡、新中式養生茶飲店的種草帖和分享,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什么決明子、茯苓、桑葚、炒麥芽、陳皮、菊花,都成了奶茶、果茶、咖啡的最新“澆頭”。“中藥茶飲”精美的擺盤和店內中國風濃郁的氛圍感更是成為“小紅書博主們”的新素材。

小紅書上“中藥茶飲”的分享帖超過一萬條。
那么,為何今年中藥店里的飲品店會突然火爆起來,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動了這股潮流?一家中醫門診的負責人王軍告訴記者,首先國潮的崛起、年輕人對于中醫學的認可以及對養生需求的增加,是“中藥飲品”能在今年火出圈的前提,他也很看好這個賽道。
“在中醫學中,‘藥食同源’是一種重要的理論,很多藥材也是日常的食材,用在飲品中沒有違和感,也不太會有食用風險。此外,我們在很多城市經過調研發現,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如果有一種既能滿足飲食需求又有保健養生作用的產品,他們會非常歡迎。中醫堂還可以給飲品提供專業藥材、配方的支撐,讓消費者能更加信任產品的品質,這是一般茶飲商戶無法比擬的優勢。最后,中藥店有它獨特的魅力和神秘感,也給了消費者一種全新的體驗,符合當代年輕人的社交傳播需求,所以今年這樣的茶飲店一下子就火了。”王軍說。

酸梅湯是國人最熟悉的“中式茶飲”。黎莉 攝
據《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年輕人正成為當下養生消費的主力軍,其中18至35歲的年輕消費人群占比高達83.7%,“藥食同源+滋補類”成為新生代消費首選。阿里大健康統計數據也顯示,在家用醫療器械、中醫藥滋補食療和減肥塑形醫美等產品購買人群中,90后占比過半。
正如王軍所說,國潮鼎盛、養生普遍和社交為王等條件遇上正成為消費主力的年輕一代群體后,共同為“藥店茶飲”鋪就了一片“沃土”。那么,你愿意放下手中的咖啡、奶茶,來嘗試一杯“中藥茶飲”嗎?

看得見“方子”的“中藥茶飲”黎莉 攝
記者 黎莉 通訊員 毛翔薇
來源:中國寧波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