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建設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和學校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山東科技大學后勤文化是科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大后勤的靈魂和后勤員工的精神家園,在后勤服務保障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引領后勤管理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中起著凝心聚力、服務發展、保障供給的重要作用。首先,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一流大學不但需要一流教學、一流科研、一流管理,而且需要一流后勤。科大后勤只有不忘初心使命,不斷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服務質量和后勤文化影響力等,才能辦好師生滿意的后勤,滿足學校事業發展需要。其次,滿足師生員工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后勤服務關系到師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切身利益,只有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后勤服務的公益性原則,以先進的后勤文化引領后勤改革發展,不斷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改善后勤服務品質,才能不斷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再者,拓展學校校園民生內涵和途徑。面對師生對高質量后勤服務的迫切需要,科大后勤只有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優化服務供給,解決師生的“急難盼愁”,才能使師生在學校發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增強對學校“雙一流”建設和辦好師生滿意后勤的認知、認同、認可和信任。最后,增強后勤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后勁。能否辦好師生滿意的后勤,取決于后勤能否用先進文化引領后勤管理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科大后勤只有始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大精神培育發展后勤文化,才能增強后勤人的思想認知、角色定位、職業認同,增強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展現后勤精神和后勤力量。
山東科技大學建校七十多年來,始終高度重視科大文化建設,發揮科大文化引領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早在2006年6月10日,學校總結了科大的五種精神,“科大五種精神是長期積淀的科大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煤炭行業的優良傳統相結合的結晶。這五種精神是科大之魂、科大之光、科大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2018年12月28日,學校發出了“堅持文化引領,推動學校和諧發展”的動員令,提出了新時期科大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和任務要求。在科大精神引領下,全校上下團結奮進,不但極大增強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而且凝練形成了以“愛校奉獻、敬業實干”為內容的科大傳統、以 “唯真求新”為內容的校訓、以“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為內容的校風、以 “堅韌不拔、發奮圖強”為內容的科大精神,發展了新時代科大文化。
科大后勤人堅持用科大文化培育后勤文化,用后勤文化引領后勤發展,歷經幾十年的艱苦創業和改革發展,不但建成了與科大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完善的后勤服務系統,而且培育出了與科大發展同頻共振的后勤文化。進入新時代,后勤管理處以“辦好師生滿意的后勤”為目標,牢記“創造服務之美,傳遞愛的味道”后勤使命,發揚“勤勞、敬業、自強、友善”弘揚后勤傳統,弘揚“學習創新,追求完美”后勤精神,踐行“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理念、“以服務為榮,讓師生滿意”服務理念和“安全第一,品質至上”的產品理念,創新后勤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內容、服務方式,譜寫了后勤管理改革和文化建設新篇章。先后獲得“全國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伙食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后勤文化建設優秀示范院校”等榮譽稱號。
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形成了后勤管理改革方案。經過學校研究通過,形成了《山東科技大學后勤管理改革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后勤管理改革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堅持服務育人宗旨和后勤社會化改革方向,以辦好師生滿意的后勤為目標,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加快完善后勤管理體制機制和穩妥有序開放后勤服務市場為著力點,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提高保障能力,滿足多元化需求,強化風險防控,確保安全發展,建設“六型”后勤,為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提供有力的后勤服務保障。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后勤行政管理與經營服務分開的原則,堅持后勤服務的公益性原則,堅持后勤社會化改革方向,堅持后勤管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原則。通過改革管理體制、轉變運行機制、完善服務職能、強化監督管理、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推動后勤保障更加有力,資源配置使用更加高效,考核評價更加科學,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建立與“雙一流”建設相適應的后勤服務保障體系。
以實施《方案》為抓手,全面推進后勤管理改革。完善后勤職責,明確界定后勤管理處工作職責,精減機構,提升效能,厘清權責界限,實現了事權和財權統一。實施服務分類管理,將學生食堂和校醫院列為公益性服務,將商貿、快遞、特色餐飲等列為經營性服務,保障公共飲食、醫療安全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滿足師生基本生活和多元化服務需求。實施人員分類管理,對在編人員按照學校干部人事管理規定進行管理,對計劃外用工人員實行總量控制,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實行工資分類管理,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在編人員的工資、福利等由學校統籌發放,計劃外用工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發放薪酬,調動后勤員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施資產分類管理,對學生食堂、校醫院等公益性服務資產,按照非經營性資產管理;對商貿、酒店、快遞、賓館接待、特色餐飲等經營性服務資產,按照經營性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規范財務管理,將賦權管理范圍內的商貿租金等經營性資產收入全部納入學校財務統一管理,將物業、綠化、工程修繕等專項經費實行歸口管理,解決多頭管理問題,保證后勤保障工作平穩運行。全面加強管理,完善后勤管理規章制度,規范后勤物資、服務、維修項目采購程序,強化安全與服務質量監控,提高治理能力,實現了管辦分離、分類管理、常態監控和應招盡招、能招必招。搭建公平競爭平臺,穩妥開放社會化服務項目,經公開招標,引進菜鳥快遞、肯德基快餐、山東納博士連鎖商貿、海賽孚校園公交車和丹田物業等優質品牌企業入校服務,較好滿足了廣大師生多元化高品質服務需求。
用情用心發展先進后勤文化。一是從戰略上重視后勤文化建設,從戰術上保障后勤文化建設。后勤管理處確立了以先進后勤文化引領后勤管理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將其納入《方案》,列入后勤發展規劃和年度每學期工作計劃,建立文化建設工作清單,推動后勤文化與后勤發展和三全育人高度融合。二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豐富后勤文化內涵。堅持思想政治教育領航,聚焦學校事業發展和師生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辦好師生滿意的后勤”的發展思想和“師生至上,安全第一”的發展理念,豐富了后勤價值體系和文化內涵。三是完善后勤文化機制,鞏固提升后勤文化建設地位和效能。后勤管理處設立文化建設辦公室,配備專職人員履行后勤文化建設規劃計劃、組織實施、檢查監督、總結提升具體職責;加強后勤保障服務標準化建設,推進后勤三全育人;構建集后勤文化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活動開展、載體建設、傳承傳播、經費保障于一體的建設體系,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后勤建設。四是優化管理樹立先進,賦能后勤服務育人。持續實施5S管理,開展星級班組達標升級和“雙十佳”評比活動,舉辦骨干培訓班、職工素質提升班,賦能后勤改革發展和服務育人。五是營造文明育人環境,潛移默化培育時代新人。堅持以自營為主體、以優質社會化服務為補充,集聚優質資源辦師生滿意的后勤,打造服務育人平臺。加強物業管理服務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打造綠化景觀,懸掛綠植二維碼,美化校園育人環境。六是多維建設先進文化載體,增設網上后勤服務大廳、文化展廳,舉辦特色活動,傳播后勤文化和后勤故事;建設室外便民售飯亭,引進社會化服務品牌進校園,展示 “以服務為榮,讓師生滿意”服務理念;建設文化餐廳、文化樓宇,使師生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校園風光等,起到了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的作用。七是發揮后勤資源優勢,推進勞動育人和服務育人。積極挖掘后勤資源,推進教室保潔進課堂進實踐;開設大學生健康教育公選課,推進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展光盤行動我最美、傳染病預防我先行、垃圾分類并不難等活動,將勞動教育、健康教育、生態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形成勤勞、健康、文明、節儉的好風氣和好習慣。
(作者:韓明臣,山東科技大學高級工程師,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2020年度校園文化研究課題《科大文化中后勤文化建設探究》[編號:20WH18]研究成果。)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