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春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2023年7月,塔爾薩種族大屠殺的三位幸存者——109歲的維奧拉·弗萊徹、102歲的休斯·埃利斯和108歲的萊西·蘭達爾的索賠訴訟被塔爾薩地方法院再次駁回。在塔爾薩種族大屠殺及其索賠案中,美國的種族歧視與司法不公再次原形畢露。
發生在1921年的塔爾薩種族大屠殺慘絕人寰,當時官方統計僅有36人死亡,實則有包括300多名婦女兒童在內的黑人被殺,1265棟建筑、150家企業被毀,損失至少兩億美元,近萬名黑人無家可歸。
美國種族恐怖專政害人奪命
白人奴役有色人種是殖民主義與野蠻資本主義的歷史慣性,塔爾薩種族大屠殺是種族滅絕的歷史延續與重演。
1901年,由于格林-普爾石油大發現,塔爾薩成為“世界石油之都”。1907年,俄克拉何馬州由原住民領地變成美國第46個州,根據“吉姆·克勞法”實施種族隔離。黑人在塔爾薩的格林伍德建立繁榮的“黑色華爾街”,引起白人忌憚。1921年5月30日,19歲的塔爾薩擦鞋男子迪克·羅蘭坐電梯去德雷克塞爾大廈頂樓上唯一的黑人專用衛生間,不料與17歲的電梯操作員、白人女子莎拉·佩奇產生誤會。《塔爾薩論壇報》等媒體炒作“黑人襲擊電梯白人女孩”,煽動仇恨輿論,警察和法院因誣告與偏見懲處了羅蘭。因擔心羅蘭遭私刑處死,5月31日75名黑人在法院外護衛,被約兩千名白人暴徒追殺至格林伍德。次日,約萬名白人暴徒以縱火、槍擊、飛機投燃燒物等手段,攻擊和屠戮格林伍德的1.1萬名黑人,“黑色華爾街”被燒殺搶掠夷為焦土。時年7歲的幸存者維奧拉·弗萊徹在口述歷史《別讓他們埋葬我的故事》中回憶道:“我看到一些家庭拼命逃離大屠殺,多人途中被槍殺。”
塔爾薩種族大屠殺源于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與階級仇恨,系統性種族主義與司法不公則火上澆油、助紂為虐。
一是政治、階級與種族矛盾疊加導致社會氛圍緊張。在一戰中立功的黑人,維權與自衛意識覺醒,與白人維護并主導秩序之間產生政治矛盾;白人出于對黑人崛起的“羨慕嫉妒恨”的心理,壓制黑人地位上升,階級矛盾加劇;白人歧視仇恨黑人,種族矛盾日漸激化。
二是美國經濟危機加劇種族矛盾。一戰后,美國陷入通貨緊縮性衰退,黑人與白人圍繞就業、經濟機會的競爭白熱化,逆勢繁榮的“黑色華爾街”成為失意白人的眼中釘,3K黨成員等白人暴徒磨刀霍霍。
三是種族歧視的惡法與枉法罪責難逃。塔爾薩當局縱容3K黨白人暴徒實施種族恐怖暴行。幸存者索賠起訴書與媒體調查顯示,“屠殺發生時,當地警方為白人暴徒提供武器,國民警衛隊協助其燒殺搶掠、鎮壓黑人”。約6000名黑人被國民警衛隊拘捕。
塔爾薩種族大屠殺是美國諸多種族滅絕事件的冰山一角。吉姆·克勞法律體系加劇種族矛盾,成為對黑人實施種族滅絕與清洗的信號彈。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承認,1889至1918年期間,至少2522名黑人被私刑處決。1918年末至1919年末,發生10起重大種族屠殺、數十起小型種族沖突和近100起私刑。1919年4月至11月,種族屠殺席卷全美,“血色夏日”期間,美國至少25個城市發生種族大屠殺,至少250名黑人被白人暴徒殺害。堪薩斯大學教授小威廉·塔特爾《種族暴亂:1919年赤夏的芝加哥》一書指出,1917年至1923年,1100多名黑人在種族主義暴行中喪生。1921年,俄克拉何馬州26名黑人被白人私刑處死。1923年,佛羅里達州“羅斯伍德大屠殺”中,白人暴徒屠殺多名黑人,焚毀羅斯伍德鎮。
美國作家杜波依斯稱:“美國遭屠戮的黑人,可能比被納粹屠戮的600萬猶太人更慘。”1951年12月,美國“民權大會”負責人威廉·帕特森向聯合國大會提交名為《我們控訴種族滅絕》的請愿書,指控美國針對黑人實施種族滅絕,列舉1945年至1951年間美國針對黑人的152起謀殺、344起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超1萬名黑人因私刑或謀殺喪生。
美國司法體系阻礙受害族裔申冤逞兇
種族主義刑事司法體系扼殺黑人受害者申冤逞兇的希望。大屠殺后,雖有大量證據表明白人暴徒犯下縱火、殺人和搶掠等嚴重罪行,但法官利用特權豁免白人暴徒罪行,幾乎無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反而黑人受到嚴厲的法律懲罰,許多黑人因自衛而被起訴甚至判刑。塔爾薩種族大屠殺后不久,幸存的數十名黑人向法院起訴申冤。然而,白人大陪審團提交的99份起訴書中,有57份被告都是黑人。受害者及其家人長期追求通過司法途徑重獲正義,但困難重重,證據或丟失或被毀,證人被威脅被恐嚇,導致案件難以追溯和審理。
美國白人當局長期掩蓋并洗白大屠殺的罪惡歷史,剝奪受害群體的知情權、申冤與逞兇權。白人當局壟斷大屠殺敘事與歷史記憶塑造權,大搞歷史虛無主義,壓制言論。俄克拉何馬州近期民調顯示,83%的俄克拉何馬人稱在中小學期間從未聽過有關大屠殺的完整課程;61%的人表示首次聽說該事件。2021年5月,俄克拉何馬州共和黨籍州長凱文·斯蒂特簽署法案,規定該州公立學校在教授塔爾薩種族屠殺歷史時,不應讓白人學生因先輩施暴而感內疚。2023年8月,俄克拉何馬州教師表示,涉及大屠殺的教學陷入“寒蟬效應”。2021年拜登承認,很久以來,歷史對塔爾薩事件沉默以對,導致傷痕加深。
塔爾薩受害群體后代依然生活在因種族而被歧視性執法的環境中。美國執法領域種族歧視根深蒂固,警察選擇暴力執法屢見不鮮。美國“警察暴力地圖”網站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的警察殺人事件中,非洲裔被警察殺害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78倍。2016年塔爾薩白人女警槍殺一名黑人,被控一級謀殺。2020年5月,明尼蘇達州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身亡,激起“黑人命也是命”的抗議。2023年8月,俄亥俄州警察槍殺21歲黑人孕婦塔基雅·楊及其胎兒,涉嫌種族歧視與過度暴力執法。
“塔爾薩平等指數”顯示,2020年,黑人青年被逮捕率是白人青年的3倍多。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無罪之罰——美國司法的不公正》一書指出,種族主義者編織“釣魚法網”,針對黑人等少數族裔過度執法和司法,在高逮捕率下,有色人種成為主要犧牲品。2021年,美國審判項目組織報告顯示,美國州監獄關押的黑人是白人的5倍。
美國種族歧視司法在世界惡名遠揚。2014年,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對“少數族裔在(美國)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占比過高”以及“非裔美國人等少數族裔持續遭到不成比例的逮捕、監禁和嚴厲判決”表示持續關切。2023年5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代表稱,種族歧視滲透美國多數法律部門,包括種族定性、拘捕、判決和剝奪公民權利,對黑人影響更甚。
受害族裔難獲美國賠償
塔爾薩種族大屠殺使黑人數十年的財富和發展成果一夜歸零,經濟社會地位一落千丈,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當今的種族經濟差異。黑人代際財產權被剝奪,而美國白人所獲遺產是黑人的10倍。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2019年塔爾薩黑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為30955美元,而白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為55278美元,黑人貧困率約為33%,遠高于白人的12%。
聯合國秘書長強調,“必須通過賠償性司法框架扭轉幾代人受種族剝削、排斥和歧視的后果”。而美國正是抵制對少數族群受害者進行司法賠償維權的反面典型。
三名幸存者于2020年起訴塔爾薩委員會、塔爾薩都會區規劃委員會、塔爾薩縣警長和俄克拉何馬州軍事部等機構,指控國民警衛隊參與大屠殺,圍捕并殺害黑人,要求向受害者及其后代賠償損失,在塔爾薩北部黑人社區建醫院,設立塔爾薩大屠殺受害者賠償基金。然而,該訴訟多次被駁回,今年7月7日,聽命于共和黨州長的塔爾薩地方法官卡羅琳·沃爾出于種族偏見再次駁回訴訟。
幸存者民事司法索賠維權的艱難表明,種族主義法律體系已成為美國白人侵權的兇器。
一是司法系統阻礙索賠起訴、拖延審理、駁回案件。自2020年起訴伊始,當局對塔爾薩種族屠殺幸存的三位老人推諉扯皮、拖延使絆,妄圖將其拖死在漫漫起訴路上,繼續泯滅真相、扼殺正義。
二是當局不擇手段損毀證據。密歇根大學教授斯科特·埃爾斯沃思《發掘:一座美國城市及其對正義的追尋》一書指出,慘案發生后,塔爾薩警察局長立即下令銷毀所有照相館關于屠殺的照片,事件官方文件消失,《今晚對黑人執行私刑》等報文被毀,大屠殺消息被掩蓋長達半個多世紀。
三是當局抵賴對幸存者與受害者后代的賠償。有關塔爾薩大屠殺的官方報告提出對幸存者和受害者后代賠償的建議,卻被包括美國最高法院在內的司法系統拒絕。2021年,塔爾薩市市長拜納姆稱,反對動用市政資金直接賠償受害者,理由是那相當于向塔爾薩市民征稅,牽連無錯者受罰。
塔爾薩種族大屠殺的傷痛遠未撫平。總統拜登不得不承認:“塔爾薩的歷史是種族主義肆虐美國的證據,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屠殺事件之一,但并非孤例,這類種族仇恨行為和本土恐怖主義延續至今。”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4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