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早上8點左右,D887次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從昆明南站緩緩駛出。列車上,中國牡丹花和老撾占芭花刺繡圖案的腰枕、靠墊,以“絲路花語”為主題的列車員服飾……中老兩國文化元素隨處可見。34歲的列車長趙瑩靜笑臉盈盈迎接著旅客,用心用情為乘客送上貼心的服務。
“我之前遇到過一行23人的外籍旅客團隊。”趙瑩靜回憶起曾經的值乘經歷。在了解到這批外籍旅客是從老撾來昆明體驗“中國速度”之后,這位精通四國語言的列車長便當起了車廂“導游”,全程用老撾語為他們介紹中國鐵路的發展和列車上各類設備設施的使用方法,交流起來完全沒有語言障礙。
在講解過程中,外籍旅客對中國鐵路的速度和服務不住地贊嘆。“旅途中全程不用關手機,列車運行也不受干擾,大多數時間信號都是滿格,感覺很棒!”一位外籍旅客拿著手機豎起了大拇指。
“車廂內很安靜,運行很平穩,完全注意不到加減速。”外籍旅客靠在座椅上說。快捷、便利、舒適的體驗,讓乘車不再是一次漫長難熬的旅程。
北起中國昆明,南抵老撾萬象,全長1035公里的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首條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是實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紐帶。4月13日,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開行,趙瑩靜是值乘這趟首發列車的列車長。
從綠皮車的列車員,到中老鐵路復興號“綠巨人”的列車長,“鐵三代”趙瑩靜見證了中國鐵路動車開行、走出國門的歷程。“我的外公是一名鐵道兵,現在我腦海中還清晰地記得,外公當時看到一條條新線開通后激動的神情。”趙瑩靜告訴記者,“外公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把鐵路修到國外去。現在,我很高興我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山不再高,路不再長。國際旅客列車的開行,讓中老鐵路充分發揮了跨境鐵路客貨運輸效應。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每日雙向對開各一列,包括鐵路口岸通關時間在內的全程旅行時間為10小時30分鐘,昆明到萬象間實現了“朝發夕至”。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中老鐵路開通以來,運輸安全持續穩定,呈現客貨兩旺態勢。客運服務供給不斷優化升級,今年暑期旅客乘坐中老鐵路列車跨境出行和觀光旅游熱度不減,全線客流延續向上向好態勢。各方共同推動旅客通關便利化,列車開行品質穩步提升。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中老鐵路的建設與運營,把中國和老撾的距離拉得更近,我們生逢其時。在中老鐵路線上,我將以更高的標準服務旅客,向老撾旅客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講述中國鐵路的發展故事。”趙瑩靜說。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4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