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階段,我國人才培育模式已經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從單一型人才培養轉變為高素質全方位綜合型人才塑造,高校作為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樞紐,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基本準則,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并行,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實現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的教育目標。新時期,國內文化環境受國際文化影響較大,大學生是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支柱,要想實現強國育才的教學目標,就要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促進教育公平,將立德樹人貫穿整個教育過程,全面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努力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三全育人是我國歷經多年發展,不斷總結過去以往教育經驗,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旨在實現人才的全方位培養和系統化培育,具體包括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通過此種教育模式,充分調動高校內外資源,搭建立體化、動態性人才培養體系,進而發揮高校人才培育的最大功效。
全員育人是指在高校教育階段,全體教師職工都應參與教育工作,都應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都應具備普遍性育人理念,都具備一定的教育責任和教育意識,共同為培育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發力,無論是行政人員還是各級教師,無論是榮譽教授還是一線實驗員都應參與立德育人這一過程,通力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全過程育人是指高校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教育行為要貫穿學生的整個成長學習過程,根據學生不同時期和不同年齡制定對應有效的教育培養方案,科學設定教學工作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知識教育深入融合,明確人才培育的重點。全過程育人不是簡單的教學目標設定,也不是僅僅形式上的教學,而是一種致力于終身教學的教學理念,是對學生整個學習成長過程均起到積極作用的教學方式。
全方位育人是指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培育,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還要關注學生品質、心理、能力、興趣等多個方面的培養,大學課程設置更加靈活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且具有實踐性和教育性。以學生大學教育內容為基礎,確保學生整個成長發展階段的需要均能涉獵,實現學生全方位進步。
三全育人實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調動各方教育資源,以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為教學目標,實現學生全方位發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高校教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將三全育人理念有機融合,搭建高質量教育平臺,實現科學、動態教育,可以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
三全育人融入高校立德樹人要始終堅持整體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三個原則。一是整體育人原則。當前,高校始終堅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三全育人在實施過程中不是簡單獨立的教育模式,而是一個系統性工作,需要院校各部門、各專業、社會各類組織和家庭通力協作,集中有限的力量共同服務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識培育。工作中群策群力、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共同為教育和引導學生發力,最終形成教書育人、服務育人格局。二是全程育人原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打破傳統教育意義上的時間束縛,不以課時長短進行衡量,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教育,而是一種長期性教育、連續性教育,育人行為伴隨學生成長全過程。學生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因受教育和接受知識程度不同,對外界事務的認知也有明顯差異,因此,在育人過程中要根據大學生所處的階段,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全過程育人原則,以達到既定教育目標。三是全面育人原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最終教育方向,現代教育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專業束縛,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高校可以創新教學方式,以線下和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拓寬教學路徑,以學校為基礎,吸引社會資源,發揮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全方位育人。高校始終秉持開放、自由的教育宗旨,倡導學生積極探索,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其提供最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功能,盡可能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不僅給大學生帶來了便捷的知識獲取途徑,也為大學生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文化信息,其中一些非主流價值觀念和違背中華傳統道德的思想充斥其中,對學生三觀的培養難免帶來影響。高校不僅是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的主陣地,還是品德培育的核心區,常規的高校教育更加獨立,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獨立,行政人員與教學人員互不干涉,輔導員日常生活輔導工作與教師日常知識傳授工作相互平行,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全面激活教職人員職責,充分發揮全體教職人員作用,既要確保專業講師講專業,也要實現專業講師講政治,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全身心投入學生培養任務中,發揮各自所長,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樹人的實效。
現代高校教育模式已經逐漸打破常規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雖然傳統高校教育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教學管理的專業性、行政管理的高效性和教學管理的嚴謹性,但工作中交叉區域少、交集內容有限,對學生綜合培養力度不足,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全面整合高校人才培養資源,更有利于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的發展,讓專業與時代發展始終保持同頻共振,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認識和民族認同。三全育人充分調動校內教師,實現校內各專業進一步協作,實現學生教育、專業管理、行政管理有機融合,促使學生在專業學習、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職業規劃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綜合指導。
高校肩負立德樹人重要職責,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常以人才培育能力為標準,三全育人理念實現高校內部高度協作,合理、科學調動教師資源,實現崗位最優配置,發揮各類教學資源作用,最大程度確保學生高質量發展,促進學生健康、平穩、全面發展。三全育人是高校人才培育的“催化劑”,既幫助學生完成專業知識的學習,也在高校階段塑造正確、積極的品德修養,三全教育發揮所有教師力量,在課堂上傳授專業知識,在生活中培養良好品德,在社團中形成正確榮譽觀念和集團意識,在社會實踐中養成積極正確職業取向,從根本上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短板,全面激發每一名教職工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使命意識,切實發揮各類教育資源作用,確保實現綜合性人才培育的教育目標。
要積極引導教師發揮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作用。要確保高校教師思想認識清晰,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民族觀念,以身作則,在課程教學中和日常生活中始終知行合一。高校教師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接班人的“筑夢師”,只有確保教師靈魂純潔,品德高尚,才能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是首要前提。要加強對教師入職審查、崗前培訓、崗內輪訓和學期考察、民主調查工作,讓教師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認識自身工作的價值,要經常性地對全體教職人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常用選樹典型、民主評議、個別談話等方式確保教師隊伍思想穩定。要構建專業能力強、自身素質高的教師隊伍,要樹立友善、溫潤、嚴學的教風,根據本校教學實際培養一支能力突出、品德高尚的教師團隊。要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引導和感化學生,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傳遞知識和思想,切實發揮高校人才培育的作用。不斷完善師德師風制度,進一步健全師德準入制度,做好新教師政治素養和品德審查關,組織部門、紀檢部門、科研部門要通過多方面采取實地調查、發函調檔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師職業素養、個人品德、學術品行等情況,重要科研崗位要申請公安機關進行調查。
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培養需要高校全體教職工人人參與,高校要高度重視干部管理,切實發揮干部職責,尤其對關鍵崗位、關鍵部門把好選人用人入口關。高校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陣地,其宗旨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一切行政工作和教育工作都要從“為學生服務”角度出發,高校各級管理干部要有正確的政治思想認識和理想信仰,既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公共管理服務工作,也要切實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任何高校教職工人員都有機會接觸高校學生,要始終端正品行,注意言論,嚴格要求自己,高校校園處處是課堂、人人是教師,要切實發揮全員育人理念,做到高質量育人。要突出管理干部育人作用,在管理工作中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染學生、啟迪學生,如宣傳部門要做好思想品德宣傳,建設網絡宣傳平臺,后勤服務部門要利用食堂、宿舍、校園環境倡導維護公共設施、勤儉節約的美德,用專業的知識在管理崗位上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
高校立德樹人教育是全程教育,要貫穿學生整個成長階段,努力做到教育無空隙。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前往往會有三個月左右的空白期,此階段他們擺脫傳統教育束縛廣泛接觸社會,對學生品德培育也非常重要,高校可以以錄取通知書為載體,要求學生按照要求閱讀必讀書目,并告知入學要求和入學考核,讓學生提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通過閱讀選定書目提前感受立德樹人學習氛圍。招生部門要結合學科專業、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等,在調查了解錄取生源學生認知水平、理解判斷能力有針對性地推薦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可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認識的書目,為今后進一步開展立德樹人工作奠定基礎。在校期間,學生對外界知識充滿好奇,敢于嘗試新鮮事物,敢于探索未知領域知識,高校要始終圍繞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愛好,鼓勵學生參加或組織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和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在認真學習專業課程以及思想政治必修課的基礎上,適時安排思想政治選修課,豐富選修課內容,如哲學課選修、古典文化課選修、傳統文化課選修等,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有機結合,課程要涵蓋學生大學整個學習階段。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對培育新時期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要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隊伍管理建設水平、堅持全程教育等方式,全面提高高校立德樹人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培育才學兼備、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
作者:吳曉瑩,閩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