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葉薇)月球科研基地在哪里建設、太陽探測工程有哪些進展?今天上午,第十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在上海舉行,國內外航天領域的專家探索未來航天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展示了航天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于2020年7月成功發射,我國行星際探測的序幕正式拉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劉付成透露,小行星、木星系和太陽系邊際探測任務已納入規劃,探測器自主導航技術將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我國宣布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人類正在邁入月球探索與開發的新時代。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副總設計師張崇峰帶領團隊提出設想,可利用月球上的熔巖管道洞穴來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他介紹,與地球相比,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隨之帶來的巨大晝夜溫差、高強度的宇宙輻射以及微隕石的撞擊等,都會給人類在月面建立長期科研基地帶來安全隱患。而熔洞內部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相比月球表面高低溫變化的極端環境,熔洞內部相對恒溫。可以說,月球熔洞天然提供了輻射、隕石撞擊、月塵等防護。
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成介紹,由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提出的“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初步計劃于2026年發射升空,將首次把一顆人造探測器發射至日地L5點,開啟我國太陽立體探測時代。
來源:新民晚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