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份“防猝死套餐”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截圖自小紅書)
在不少社交平臺上,一些網友以圖文方式分享“防猝死套餐”,其多由輔酶Q10、魚油、葉黃素、維生素D3等保健品組成。還有網友稱:“再加上一整天都在喝咖啡,整個人精力旺盛,每天睡4個小時精神都很好。”據9月13日央視網報道,“防猝死套餐”成為熱搜詞條,閱讀量破億。
無疑,“防猝死套餐”很抓人眼球,引來眾多圍觀者,也很好理解,畢竟,保健是今天全民關注的事。
至于這“防猝死套餐”有多神奇,一些網友“照方抓藥”后表示效果不錯,這可能有心理因素的影響,也可能是一些保健品確實發揮了作用。有專家分析,有些保健品可以吃一吃,提高人體免疫力,然而猝死是疾病的一種,而保健食品不可替代藥物,不具有治療或預防的臨床作用,這個配方“鐵定沒有真的防猝死作用”。
有急診科醫生更直白地說:“如果你有熬夜、吃夜宵、酗酒、抽煙、不運動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套餐里面必須加一個靠譜的急診科醫生,否則,VIP套餐也救不了你。”
其實,即便沒有專家澄清,很多人也能辨別這個熱搜大概率起源于商業軟廣,對“吃保健品防猝死”的真實性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當下,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特性、消費習慣、娛樂活動等越來越體現出“夜貓子”性質,正所謂“熬最深的夜,敷最貴的面膜,喝最補的雞湯”,加上各種壓力、焦慮,睡眠不足、睡眠質量不佳、長期亞健康等成為很突出的問題。顯然,這讓猝死風險提高。
據權威研究顯示,長期慢性疲勞以及精神緊張處于應激狀態,是無明確既往病史青年人猝死的重要誘因。
《中國急救醫學》曾刊發了一篇《我國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該項研究對各類猝死誘因做了統計,其中,情緒激動占比最高,達26%。其次是,勞累和血容量改變,占比分別為25%、8.95%。此外,飲酒、過飽也是占比排行前五的誘因。
這意味著,依據該文章結論推測,保持情緒穩定、正常作息、健康飲食,才是更靠譜的“防猝死套餐”。

(圖源 “胸心外科醫生Lion”社交賬號)
近年來,公眾對相關防猝死、預防疾病的話題十分關注。比如,陌生人在公共場所采用按壓式心肺復蘇或“救命神奇”AED挽救他人生命的案例越來越多,這得益于公益廣告等各路科普推介,讓更多人在危機時刻知道怎么做。同時,《民法典》的“好人條款”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有勇氣選擇出手相助。
其實,相關健康常識、養生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知道是一回事,做起來是另一回事——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要保住飯碗,不能不熬最深的夜”。
“周圍的人都在‘卷’,我怎么辦?”
“升職、加薪、還房貸、孩子小升初,哪個不焦慮?”
“家里沒礦、沒背景,不拼身體還能拼什么?”
……
不能不承認,健康的話題往深里走,很可能會引出“職場殘酷”與“生活不易”之類的感慨,這就有點偏題了,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就事論事,有一句話與諸位共勉:健康是“1”,事業、愛情、家庭、金錢、地位等是后面的“0”,沒了“1”,后面多少個“0”都沒意義。
來源:工人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