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分鐘前,32歲的小玉(化名)打開朋友圈發現,微信好友阿強(化名)將她的個人信息公之于眾……
近日,湖里區法院審理了一起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糾紛,判決阿強侵犯了小玉的隱私權及泄露個人信息,應承擔侵權責任。
案情
因生意發生糾紛
在朋友圈發布對方個人信息
阿強與小玉的丈夫同為一家酒業公司的股東,小玉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推銷、售賣酒業公司產品。雙方的分歧由此而起。
阿強說,小玉的銷售方式滿滿“套路”,直接影響酒業公司的名譽,而且與她多次溝通無效。
因對小玉不滿,阿強從酒業公司調取了發貨信息,找到向小玉買酒的客戶。阿強召集了10個客戶,組建了名為“共同維權”的微信群,不僅將小玉的身份證照片發送給客戶,還稱這些客戶都被小玉騙了,號召客戶一起去報警。
緊接著,他又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公布小玉的微信號、丈夫的名字、生育狀況,還有商貿公司的地址、工商登記信息等。
據小玉講述,她的微信因此遭到客戶“轟炸”紛紛與其交涉,2022年10月由于客戶強烈要求退款,她轉賬支付了1.8萬余元。
之后,小玉向湖里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阿強賠償經濟損失、精神損失,在朋友圈澄清事實并道歉30天。
小玉說,阿強的行為使得客戶對她完全喪失了信任,個人隱私的公開也讓她非常害怕,而且阿強一直拒絕和解。
判決
在朋友圈賠禮道歉
并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
湖里區法院經審理認為
阿強擅自在其朋友圈公布小玉的配偶姓名、生育情況等隱私,另向客戶發送小玉的身份證信息、婚育情況,泄露了小玉的個人信息。即使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并非必須公開小玉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應選擇通過其他合法、正當的途徑維權。阿強應承擔侵權責任。
雖然有客戶在看到阿強提供的信息后向小玉提出退貨退款,但小玉有權自主決定如何處理與客戶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該部分經濟損失法院不予支持。
最終,綜合考慮侵權行為造成的影響范圍、影響大小等因素,湖里區法院判決阿強應在其微信朋友圈向小玉賠禮道歉(賠禮道歉內容須經法院審核,公開發布時間不少于30日),同時向小玉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
法官說法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
受法律保護
依據《民法典》:自然人享有隱私權,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 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安全法》 規定,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絡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采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絡安全的良好環境。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侵害他人名譽、隱私。
記者:彭菲 通訊員:湖法
來源:廈門晚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