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給爸爸關上一扇門,這扇門由我來重新打開!”9月14日,在安徽省立醫院,00后小伙殷徐按照醫生指示,為失聰53年的父親殷浩傳戴上了人工耳蝸。
父親戴上耳蝸后,殷徐對著他不停地喊著“爸爸~爸爸~”。父親認真聽著聲音,模仿兒子的口型,也發出了類似的音。這一刻,一家人不禁熱淚盈眶。
01
9月14日一早,殷徐帶著父母從安徽蚌埠趕到合肥。半個多月前,殷徐的父親順利進行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現在他傷口痊愈,可以正式‘開機’了!”
在取了人工耳蝸外機后,殷徐和父母來到醫院耳蝸調機室門口等待。母親靠著殷徐坐下,期待之余仍有些緊張。耳蝸調試之初,殷徐一直蹲在父親身邊,握著他的手不停撫摸安慰。

醫生通過鼓掌進行測試時,殷徐緊盯著父親的反應,當調試成功的一刻,父親豎起了大拇指,“他的意思是能聽見”,殷徐和母親終于露出笑容。
隨后,殷徐沖著父親大聲地喊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聲“爸爸”,“因為他聽不到,以前我從來沒喊過。”重復喊幾次后,聽到父親嘴里也跟著發出類似的音,殷徐和母親,以及視頻通話中的姐姐流下了眼淚。

這一天,父親等了53年,殷徐也終于圓夢。殷徐告訴總臺記者,他從高中時便關注人工耳蝸的信息,直到大學畢業終于湊夠了費用 。“十幾萬元的總花費,醫保報銷后只要四萬多元,再加上人工耳蝸廠家的補貼,最終花費不到三萬元。”
雖然醫生之前表示,這個年紀即使裝上人工耳蝸也很難再學會說話,但殷徐和父親都很堅持。“爸爸能聽到聲音,大致說出簡單的詞,我們已經很滿足了。”
02
3歲時,殷浩傳因發高燒注射藥物導致失聰。多年來,他和家人都是通過自創的“手語”進行交流。
雖然父親聽不見,但在殷徐眼中卻是個“超人”。“爸爸會好多東西,學習能力也強。他會搟好吃的面條,會用縫紉機補衣服,木工、瓦工、電工的活,他都能干,拖拉機、摩托車也能修。”
殷徐介紹說,父母平時都在工地打零工。父親做泥瓦工,在工地上干活時,一些工友離得遠,叫他的方式不是用手,而是用小石子砸他。“他說想戴個‘耳機’,這樣別人喊他就能聽見。” 殷徐說,當父親用手比劃這件事時,他很是心疼。

大學期間,為了減輕家里負擔,殷徐做過各種兼職,當保安、送快遞、擺攤、端盤子……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去干,靠自己掙出了學費和生活費。畢業后,他回家做起自媒體,積攢下給父親治療的費用。
受到網友關注后,有好心人表示愿意幫殷徐承擔父親的治療費用,但殷徐婉言謝絕了。“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給爸爸裝人工耳蝸可能是我這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事。”

03
現在,殷徐已經帶著父母回到老家。他告訴總臺記者,父親剛聽到聲音時還比較緊張,現在慢慢在適應,有點好奇和興奮 。“他會敲桌子、敲門去聽聲音,還會把小鴨子拿到耳邊去聽叫聲。現在喊一聲‘爸爸’,他能聽到,我覺得這就夠了,努力沒有白費。”
殷徐表示,自己接下來會幫助父親做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讓他更加適應人工耳蝸。“現在他聽到的聲音還比較雜亂,希望經過訓練后能聽得更清晰,從人群中分辨出不同的聲音。”

殷徐還在網上學習了不少“教失聰人士說話”的視頻資料,希望能教父親一些常用詞,如吃飯、睡覺、洗澡等。“我們最期待的,是他能叫出家里人的名字。”
等父親恢復好之后,殷徐下一步計劃帶父母出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爸爸最想去北京,去看天安門。”
加油,殷徐! 為堅韌樂觀 的一家人點贊!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