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爾律治評傳》[美]沃爾特·杰克遜·貝特著徐紅霞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莉
柯爾律治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給評傳作者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因此,沃爾特·杰克遜·貝特,《柯爾律治評傳》(以下簡稱《評傳》)作者,在創作該書之初,便立志“找到‘潛在’的統一”,并“使各部分保持恰當的比例和平衡”,試圖聚焦傳主“主要而普遍的特點”,而非面面俱到,以便做出“全面而綜合的評介”。
這一寫作思路在本書的具體創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詩人、批評家及宗教思想家,《評傳》對于柯爾律治這三重身份的書寫所占比例大致相當。傳主卓越的天賦及薄弱的意志形成了極大的張力,貝特通過多個維度的書寫,呈現出一個多面、立體、鮮活的柯爾律治形象。
柯爾律治是家里14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父母對他寵溺有加。傳主天資聰穎,上午看完的文史哲及政論書籍,晚間就能“一字不差復述通篇”。但柯爾律治也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意志薄弱。他曾自喻為空心的“草本植物”,“有能力但無毅力”,父母的溺愛促成并助長了這一傾向??聽柭芍卧鲞^鞋匠、學過醫、參過軍,曾有過赴美建構“大同社會”的設想,但最終都放棄了。每遇困難,他都不會自己想辦法,而是求助于兄長、朋友,受助之后又深感愧疚,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一種慣性。盡管他一生不斷地列清單,但由于缺乏與之匹配的意志力,掙扎中完成一兩件,復又陷入癱瘓狀態,這種交替模式成為柯爾律治的工作常態。
最可怕的是,創辦時政類期刊之初,柯爾律治因事務繁雜且身體不適,開始服用鴉片酊并形成依賴?!逗霰亓液埂芳词区f片酊和柯爾律治想象力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在鴉片酊刺激下的柯爾律治昏昏入睡,睡夢中的他詩興大發,醒來后的追憶由于有客來訪而只記下了54行。然而,就是這樣的斷章,其樂感、氣氛之美令人嘆服。柯爾律治“把他以非凡的敏銳力所理解的現實生活和自然現象移植于幻想的境遇之中……詩人的想象力能洞察常人健全頭腦所無法理解的美和奧秘,其詩情畫意好似宗教境界中的神啟靈感”。不為現實所囿,廣博的閱讀、想象力的馳騁把柯爾律治帶到一個神秘的異域空間,也把讀者引入一個詩意的世界。
柯爾律治熱愛史詩,認為“這種詩歌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有哲學的遼闊,又有細節的直接;既有心理學的洞見,又有詞語和形象的情感暗示”。史詩這一體裁具有融通一切的特點,而這正是柯爾律治“最珍視、理解最通透的”,與詩人自身心智及性情完美契合。在《傳統與個人才能》中,艾略特認為,詩人對過去、對歷史的了解多多益善,前提是不妨害必要的“感受性和懶散性”。傳統對詩人柯爾律治的束縛是顯見的,對古典作品的熟諳令他對詩歌創作望而卻步,以至于每有重要東西要寫的時候,他都變得縮手縮腳。然而,他擅長幫助別人發現自己的目標、明確自己的觀點。正是在柯爾律治的引導下,華茲華斯才從單純抒發個人情感的抒情詩轉向更宏大的哲理長詩,把自己關于兒童、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融入日常生活敘事,寓哲思于樸素的語言之中,用其詩歌創作實踐了二人在《抒情歌謠集》序言——后人視之為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宣言——中關于詩的本質、題材、語言等的詩學主張。
《老舟子詠》《克麗斯特貝爾》《忽必烈汗》,詩人柯爾律治創造出一部又一部詩歌佳作,也創造出以兩三首短篇殘章即奠定自己在英國文學史上地位的奇跡。無論《忽必烈汗》鏗鏘的音律、瑰麗奇絕的想象,還是《老舟子詠》浪漫傳奇、超自然的故事,柯爾律治均把視線轉向遙遠的古代和異域。然而,上述詩歌均與《抒情歌謠集》序言中所倡導的詩學主張大相徑庭。既然華茲華斯已借鑒吸收柯爾律治的創作理念,后者也就“不得已只能寫作完全不同的東西”。事實上,18世紀晚期的反思體才蘊含著柯爾律治曾倡導的詩學主張,“親切、隨意、超脫,時常是哀傷口吻”,也是詩人更加擅長的風格。這種會話體詩歌與詩人氣質相契合,也是詩人“總體、慣常的詩風”。
以往人們對柯爾律治詩歌作品數量之少感觸頗深,對此貝特指出:一是較之同等地位的詩人,柯爾律治對詩歌投入的時間、精力最少;二是相對別的興趣、理想,詩歌在柯爾律治心目中“無足輕重”。但柯爾律治在詩歌創作上的小投入絲毫無損未來100多年他在詩壇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甚至遠及美國桂冠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只不過柯爾律治個人的防御心理讓“巨人華茲華斯”站到了聚光燈下,而實際上,二人皆為口語體沉思式詩歌的代表,柯爾律治正是這一詩體的倡導者。
史詩不僅影響了柯爾律治的詩歌創作,也成就了他的文學批評。柯爾律治的文學批評“多是回答自己詩歌中的問題,或是間接地譴責自己的詩作”,延續了他一貫抬高別人、貶低自己的做法。《文學生涯》原本是柯爾律治在約翰·摩根友情激勵下為新詩集寫的前言,結果成了“整個批評史上當之無愧的五六本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對于批評家柯爾律治,傳統的研究路徑,即由作家某段時間的外部境況到那段時間的作品或思想,這一做法在貝特看來是有悖時序的。作為批評家的柯爾律治,其思想資源可追溯至其基督公學時光;直到1800年,柯爾律治“開始有了批評家的成熟思想”?!段膶W生涯》中自傳部分比重不大,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批評家柯爾律治的思想淵源,他的文學訓練、哲學探索及其德國學術背景等?!段膶W生涯》中更多的是對華茲華斯、騷塞、莎士比亞、喬叟等文學巨匠以及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康德,心理學家哈特萊等獨到的見解。
《文學生涯》對詩歌的本質、文藝作品的評價標準,尤其是想象力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精辟的論述。柯爾律治首先對“首級”想象力和“次級”想象力進行區分?!笆准墶毕胂罅κ侵浮爸X的無意識的統一,是全人類共通的”,“次級”想象力是指“在藝術中更自覺、有限制地運用想象”。進而對想象與幻想進行區分,幻想是“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秩序拘束的回憶模式”,而想象是“有機融合的力量和包括理性在內的全部心智努力”。想象力被柯爾律治拔到了如此的高度,它是詩歌的靈魂,是真正的詩人和庸才的分水嶺。王佐良對柯爾律治提出的想象力理論予以高度評價:他“前抗古典主義,后引現代主義,他當時成為幾乎全部浪漫主義詩人——從布萊克到濟慈——的代言人”。
柯爾律治原本可以成就更多,這位浪漫主義奇才始終在躊躇滿志與糾結掙扎、自負與自卑的矛盾中搖擺,這又何嘗不是當今社會諸多普通人心理的縮影,僅憑這一點,《評傳》就大大拉近了它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楊莉)
來源:解放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