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濟南10月7日電(記者張武岳、袁敏)青島東方影都的虛擬數字影棚中,工作人員身著帶有標記點的動作捕捉服做動作,虛擬化制作平臺通過動作捕捉、HMC面部捕捉、三維掃描、實時渲染等技術即時轉化為三維畫面,形成將虛擬演員和場景渲染在一起的“可視化劇本”。
“《流浪地球2》劇組在這里完成了‘虛拍’。”東方影都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三維掃描工程師朱紅昌介紹,數字科技做到了“后期前置”,大大提高了劇組的拍攝效率、節省了電影制作成本。

這是青島東方影都遠景(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一部部“大IP”電影背后,是科技助推下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UHD(超高清)+5G”直播室、40個國際頂配影棚、32個配套置景車間、1萬平方米高科技單體攝影棚……東方影都從建設之初就開足馬力,中國電影工業化也越來越有“科技范兒”。
“東方影都的建立恰逢其時,正好趕上中國大制作電影啟航的關鍵時間節點。”青島東方影都產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說。
孫恒勤介紹,東方影都聚集了年輕的導演、美術師和攝影師,并且已經具備相對完善的影視產業鏈及產業配套企業。各類人才不再被傳統的影視作品制作套路所束縛,可以天馬行空地進行想象和創作,實現藝術追求。
不久前,第8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第4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等重要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其中在東方影都拍攝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莫斯科行動》受到廣泛關注。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該電影主創團隊曾走訪山西、陜西、河南多地,深入了解商周文化,從各類文物中汲取靈感。如電影中人物的服裝造型,款式來自元明水陸畫,裝飾圖案和紋路來自商代青銅器和玉器,各類兵器的造型則包含著文化邏輯和美學巧思。

2月8日,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工作人員在演示動作捕捉技術。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王諍認為,中國目前的電影作品正在系統性地將神怪、中國神仙體系從文字和想象變為具象化的存在。在東方影都等影視基地的“加持”下,影片能用更多元、現代的方式書寫中國古典故事,構建具有中國美學特色的神話體系。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不斷探索中國式電影工業化發展道路,帶來令人震撼的視覺沖擊的同時,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
“中國式表達往往更細致、含蓄,電影中很小的細節都能拿來細細琢磨,越琢磨越有味道。”回憶起參與《流浪地球2》幕后制作的經歷,青島電影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井丹丹感慨頗多。在劇組中,井丹丹參與了電影人物的房間置景工作,從設計到色彩,力求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中國式共情也是“東方影都出品”獲得廣泛響應的原因之一。“相比‘好萊塢’災難電影之中超級英雄式主人公,《流浪地球》系列將話語權力下放給了每一個普通人,由所有的普通人共同凝結為拯救人類、逃離災難的力量。這是超出電影之外的精神價值。”有影評這樣評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