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年紀較長的河池市鳳山縣喬音鄉久隆村村民來說,以前他們未曾想到,巴臘屯周邊20多座山林由于在20世紀遭到三次毀滅性破壞,當地的“原住民”之一野生獼猴會完全消失。后來,令他們欣喜的是,因為當地生態環境改善,一度銷聲匿跡的獼猴又回來了。在村民們的保護下,獼猴數量越來越多,村民們順勢開發生態旅游,讓巴臘猴山變“金山”,村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巴臘鄉村旅游區植被郁郁蔥蔥,生態環境優美。記者 覃錚 攝
11月22日,“新興河池 綠動文旅——全國主流新媒體看河池大型采訪活動”采訪團到巴臘猴山景區進行探訪。“哈哈哈,它們好可愛啊!”走到喂猴場,讓大家首先忍俊不禁的是,上百只大大小小的獼猴在景區主管韋述鈞的指揮下,竟然像模像樣地列隊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未能上場的一些獼猴,或坐或蹲在附近的山林里,好奇地“圍觀”著來人。更讓大家驚喜的是,壯碩的猴王也拋頭露面。“它平時不怎么愿意下山,今天你們算是比較幸運地看到了王者尊容。”韋述鈞打趣道。隨著他拋撒出一把大米,廣場上的獼猴群隊形大亂,山上更多的獼猴也紛紛沖下山來,一起爭相搶食。搶不到大米的獼猴,急得抓耳撓腮……它們可愛的舉動,把采訪團成員們逗樂個不停。大家紛紛拿起相機或手機拍照,或與猴子們開展親密互動。“這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人民網記者何寧感慨地說道。

群猴搶食。記者 譚曉林 攝
韋述鈞介紹,1996年,在他舅爺、老黨員羅起躍的帶領下,當地群眾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25000多畝山地重新披上綠裝,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一度銷聲匿跡的獼猴又回來了,并在村民們的悉心照顧下,它們繁洐的數量從2001年的6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600多只。隨著巴臘猴山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觀光的游客也日益增多,村民們順勢開發生態旅游,逐步建成了一個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托,融合旅游與猴文化元素,集養生、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猴王下山。記者 覃錚 攝
“我們在景區建設過程中,先后完成了從‘人養猴’到‘猴養猴’再到‘猴養人’的轉變。”韋述鈞說,“以前,村民們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積極照顧已‘回老家’的獼猴,給它們投喂玉米、大米。后來,前來觀猴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通過收取點費用來購買投喂食物,基本能夠實現‘猴養猴’。近兩年,巴臘猴山景區的門票收入年均超100萬元,已經可以讓‘猴養人’了。”

媒體記者觀賞猴趣。記者 覃錚 攝
2017年以來,鳳山縣先后投入約1100多萬元完成巴臘鄉村旅游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該旅游區內上下山車行道改造、上山游步道、觀景平臺、旅游廁所、停車場、觀景長廊、兒童游樂場等均完成建設。同時,巴臘鄉村旅游區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輻射至整個久隆村集體,每年可為該村集體實現穩定創收10萬元以上。景區為帶動當地脫貧戶增收,針特設置創業就業鋪位,脫貧戶可自主經營自家土特產品、特色小吃等,每逢游客爆滿的節假日,有的家庭日經營收入可達1000元左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