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桑環江金絲,多彩毛南華章。11月21日下午,“新興河池 綠動文旅——全國主流新媒體看河池大型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平治桑蠶文化產業園,探訪產、學、研、游一體化的現代桑蠶產業基地。

采訪團成員在產業園了解桑蠶文化。記者 周隆富 攝
平治屯桑蠶文化產業園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2022年廣西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建設項目。產業園占地1200多畝,總投資1650萬元,建有高產示范桑園、標準化蠶房、桑蠶文化研學基地、桑蠶深加工等,年產值達800多萬元,帶動了當地200多名村民就業。

桑果釀制的白蘭地。記者 周隆富 攝
平治桑蠶文化產業園以環江桑蠶絲綢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為核心,拓展鄉村振興產業產銷一體化服務,實現村集體經濟增長、帶動群眾就業增收、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壯大。項目共分三期進行建設,目前已建成了以桑蠶文化為中心的展館及觀景平臺等。其中產業園推動的勞動實踐、傳統手工體驗、文創等項目與毛南非遺文化相融合,秉承了現代、綠色、傳統的理念。

桑蠶文化產業園自主培育的新蠶種吐出黃色蠶絲。記者 周隆富 攝
桑葉茶、桑黃酒、桑蠶護膚品、蠶絲……桑蠶文化展廳內與桑蠶有關的產品琳瑯滿目,讓來自大江網的記者陳拾梅看得津津有味。陳拾梅介紹,小時候她家里也曾養過蠶,對桑蠶文化情有獨鐘,“參觀了解了平治桑蠶文化產業園后,真的是大開眼界了!我原以為種桑就是為了養蠶掙錢,沒想到還能衍生出這么多的文化和產品來。”陳拾梅感慨不已,尤其是看到產業園自主培育出吐黃色蠶絲的新蠶種后,更是感到驚奇。

平治屯的毛南族群眾種桑養蠶富了起來,蓋起了小樓。記者 周隆富 攝
站在桑蠶文化產業園的觀光臺上,放眼望去是村民們一排排漂亮的樓房和一間間藍頂蠶房,村前的地里全都種植有桑樹。平治屯有91戶人家共323人,全屯31名黨員中,就有黨員能人12名。近年來,平治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培育桑蠶生產新模式,建設了1350平方米的標準化蠶房,改良傳統桑蠶產業“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模式,成功培育出河池市首批飼料育5A級蠶繭,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跨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道路。
蠶桑產業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主要特色支柱農業產業之一。2022年,全縣桑園總面積達20.2萬畝,全年發種量88.81萬張,4.87萬農戶得益于種桑養蠶富了起來,其中脫貧農戶有6234戶。目前,3家繅絲企業規模有76組2.96萬緒,生產白廠絲1629.7噸,產值7.46億元,同時創建了“江緣”“桂合”“桂絲雅”三大品牌,形成了廣西高檔蠶絲生產基地,促進了環江的縣域經濟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