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暢美村路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趙秀琳 通訊員 潘慶芳 孫雙)深秋暖陽,群山環繞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城關鎮泰堰振興公路沿線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剛剛入選湖北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的鄖陽區城關鎮翻山堰村黨支部書記朱強說:“依托雙車道的泰堰振興公路,村里建成農耕民俗文化館、紅色先鋒館,游客進村,產業發展,村民受益,沿線5個村都享受到造福百姓、服務民生的美麗農村路的發展紅利。”
打通斷頭路,建設美麗路,促進鄉村振興,托起和美生活。十堰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文春說:“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按照‘保通求暢、干支銜接、聯網成片’要求,加快實施鄉村骨干路網暢通、鄉村基礎路網連通、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三大工程’,讓更多鄉村因路而興、因路而旺。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1400公里,完成投資總量居全省第1位。”

暢美村路
“共同締造”打通斷頭路
農村公路是連通鎮、村的“毛細血管”,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血脈通道”,還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十堰市交通運輸局成立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專班,制定任務清單和專項方案,摸清底數、推進建設,建立“周會商、月調度、季拉練”工作推進機制,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筑好“民心路”。
要想富,先修路。上級補助和政府財政投入有限,修路錢不夠怎么辦?十堰市交通運輸局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采取“部省補一點、市縣獎一點、鎮村籌一點、群眾助一點”的“四個一”籌資機制,發動鄉賢能人捐贈,鼓勵群眾投工投勞、讓地讓利共建,做到“主意大家拿、辦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實現村里的事情大家“一起辦”。
房縣紅塔鎮南潭村以共同締造理念動員群眾出資出力折合5萬多元,建成戶院路2.7公里,補足了村級基礎設施短板,為建設宜游宜居美麗鄉村提供了有力支撐。
鄖陽區劉洞鎮李家村三組原有一條200多米的土路狹窄陡峭、凹凸不平。今年春節期間,李家村支部書記李玉紅提議修路,立即得到大家響應,“修路時大家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男女老少齊上陣……路修好了,鄉親們高興得像過節一樣!”
李家村村民余肖妹說:“現在不僅鞋不粘泥,進城趕集也方便多了。”
鄖陽區胡家營鎮漆溝村鄉賢何玉明,出資100余萬元為鄉親們修路3公里,惠及1000余人,給村民的出行和物資運輸帶來便利。

暢美村路
“全域提升”打造致富路
為建設和美鄉村,十堰各地按照“以點帶面、全域提升”思路,結合實際建設“美麗鄉村路”,在筑牢農村公路平安根基的基礎上,提升公路“顏值”和“品位”,形成“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縣一特色”。
暢美村路能生金。回到鄖陽區城關鎮翻山堰村、創辦山那邊別院的張大生說:“好路把桃花園、農耕民俗文化館、紅色先鋒館等10余處旅游景點串聯起來,用自家的房子開農家樂,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和安居,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翻山堰村30多位鄉賢直接或間接投資已超過2000萬元,拉動了全村4000多萬元的社會投資。僅今年就建成了3家民宿,15家農家樂,50多個農特產品生產加工戶,直接帶動當地200余戶村民年增收3000多元。
十堰市龍王寨珍稀中草藥種養專業合作社孫良學說:“茅箭區交通運輸局籌資修通羊圈溝產業路后,每年節約運輸成本30萬元,帶動50戶農戶就業,其中脫貧戶27戶,村民月收入3000多元。基地年產值4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過萬元。”
“有了好路,村里旅游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日接待游客最高達3萬人。”竹溪縣水坪鎮向家匯村夯土小鎮景區營銷負責人郭寧說。借助“四好農村路”,向家匯村及周邊新增茶園1.5萬畝,民宿、農家樂達200多家,累計接待游客320萬人次、帶來旅游收入6億元。
竹山縣寶豐鎮龍井村黨支部書記李可說:“提檔升級茶葉產業路5.3公里,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結合發展之路,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村里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修了柏油路,出行方便了,很多游客前來游玩,村民順勢辦起農家樂。”鄖陽區桃花溝村黨支部書記何國勇說。
鋪就的是村路,連接的是民心,通向的是振興。十堰市依托“美麗村路”激活“美麗經濟”,推動“農村公路+”融合發展,累計打通農村“斷頭路”89條,建成旅游公路1000余公里,建設資源路、產業路1500余公里,修建美麗農村路2461公里,實現了“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