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8日在西藏日土縣班公湖畔拍攝的的牦牛。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新華社西安12月18日電(記者許祖華)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關于青藏高原史前牦牛馴化與黃牛利用研究的論文,揭示了2500年前青藏高原牧民已經開始廣泛飼養牦牛、黃牛及其雜交后代——犏牛。
該研究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雷初朝教授團隊聯合四川大學考古科學中心、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10家單位共同完成的。
在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家牦牛、黃牛及其雜交后代——犏牛對人類定居高海拔極端環境意義重大,它們不僅是高原農業犁耕和運輸的主力,牛肉和酥油、酸奶等牛乳制品更是人們重要的食物資源,牦牛毛編織的帳篷能抵御烈風酷寒,牛糞還是高原地區生活必不可少的燃料。

2022年4月10日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拍攝的牦牛。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針對青藏高原牦牛和黃牛的起源馴化、犏牛的利用和黃牛如何適應高原環境等遺傳學和考古學長期關注的問題,該研究綜合運用動物考古學及古DNA分析技術,發現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史前邦嘎先民同時飼養、利用了牦牛與黃牛。在親緣關系上,邦嘎出土的黃牛骨與中國西北地區石峁遺址出土的3900年前的黃牛骨,經檢測研究和現代青藏高原黃牛呈現遺傳連續性,說明史前時期青藏高原黃牛極有可能由西北地區傳入。
該研究還發現了邦嘎黃牛和牦牛發生雜交的遺傳學證據,證實邦嘎黃牛擁有12.1%-19.5%的家養牦牛血統,表明距今2500年前,牦牛和黃牛的雜交已很普遍,且邦嘎遺址牧民已經知道利用其雜交后代犏牛。因為犏牛的產奶、產肉及役用性能均高于牦牛及黃牛,對犏牛的利用是青藏高原牧業的一項重大創新。
結合邦嘎遺址其他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邦嘎史前牧民將牦牛、黃牛及其雜交后代,與綿羊、山羊和馬等家養動物綜合,創造了多元生計系統,廣泛利用牲畜獲取肉、奶、皮毛和糞便燃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