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濟南1月8日電(記者張力元)“乒乒乓乓”聲和加油聲不斷傳出,站在山東師范大學千佛山校區乒乓球訓練基地外,就感受到訓練正酣的氛圍——來自山東各地的20余名殘疾人運動員正在進行冬季集訓,備賽2025年全國第十二屆殘運會。
乒乓球是我國殘疾人體育的重點優勢項目之一。作為國家級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過去幾十年,出自山東師范大學千佛山校區乒乓球訓練基地的運動員在國內外殘運、殘奧賽場的乒乓球比賽中已累計獲得近百枚金牌。
“殘疾人乒乓球比賽的場地、器材和規則與健全人基本相同,比賽時會根據殘疾類型和能力水平將運動員劃分為10多個級別,進行同級匹配。”集訓教練、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師齊偉說。
本次集訓為期三個月,由山東省殘聯提供經費保障與監管,山東師范大學提供訓練支持。集訓隊伍中年齡最小的17歲,最大的50多歲,有的是學生、教師,也有自由職業者。齊偉說:“每人每天訓練五個小時,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和強度。但有一點是基礎,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
“訓練很辛苦,但苦點沒什么。在與別人平等對抗中,我感受到一種盡興的快樂,收獲了友誼和對生活的信心。”山東特殊職業教育學院大一學生霍欣冉說。從小學四年級接觸乒乓球至今,霍欣冉已參加各級比賽數十次,由于左手無法擺動,本次集訓她的目標是提升右手拋球及控球能力。
陪練員中有山東師范大學在校的高水平運動員,也有已經退役的乒乓“老將”。
69歲的閻銘華是陪練員之一,作為山東最早一批殘疾人乒乓球運動員,他曾參加過三次殘運會。“30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報紙上看到殘疾人打乒乓球的新聞,激動到說不出話,一下子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現在一拿起球拍,我就感覺自己還年輕,甚至很矯健,愛‘乒’才會贏嘛!”他說。
61歲的原國家殘疾人乒乓球隊教練員袁鋒,依然在貢獻光和熱。他說:“雖然退休了,但還是放不下乒乓球,放不下殘疾人體育,這是一項崇高又光榮的事業,只要我還有能力就會繼續努力做下去。”
近年來,山東師范大學不斷完善訓練基地硬件設施,提升訓練條件和科技含量,教練團隊還圍繞訓練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出版專著,獲得多項發明專利。山東師范大學多次獲評“全國殘疾人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壓一壓板”“重心又高了”“堅持住”“再打一盆(球)”……寒冬中,訓練現場熱血沸騰,夢想激揚,他們用運動和堅持證明了殘疾人一樣能有作為,贏喝彩,做自己。齊偉說:“訓練基地常年面向殘疾人開放,我們隨時歡迎新朋友加入,共同感受運動的樂趣,用乒乓球打出精彩人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