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銀川1月18日電 題:中國“90后”小伙騎行環游中國
新華社記者謝建雯
朋友圈更新,張凱曬出了在寧夏騎行時拍的照片。遠處,賀蘭山暮色籠罩,近景,晚霞映照下的銀川市網紅打卡點——覽山公園如詩如畫,恬靜浪漫富有情調。張凱騎行到銀川的第一晚,帳篷就搭在這里。
“騎行的意義是在每一個不經意間重新認識自己,我要好好愛自己、愛生活。”這個25歲的河南小伙在朋友圈寫道。
這是張凱騎行環游中國的第530天,自2022年8月從成都出發后,他穿過四川、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甘肅等地,感受了大理洱海的寧靜柔美,熬過了西藏阿里的獨行孤寂,也體驗了新疆喀什古城的繁華煙火……
自打決定遠行后,張凱便開始經營自媒體賬號,記錄生活的同時分享沿途風景,至今已發布230多個視頻。為回饋粉絲,他拍攝時更注重技巧,也會在閑暇時重溫經典電影、閱讀優質散文,通過提高審美和文學素養提升視頻質感。
“寧夏的風很狂,但人很熱情。”張凱說。在熱心粉絲的招待下,他品嘗了“手抓羊肉”“燴牛肉”“八寶茶”等寧夏特色美食;住進了民宿酒店,還洗了個久違的熱水澡。
對張凱來說,這次遠行是一次窮游。出發前,他只準備了不到兩萬元,置辦了山地車、帳篷、背包等物資后所剩無幾,因此一路上都要精打細算。有時候,早晨熬的一鍋粥、煮的一鍋面能吃一天。有時候,連續好幾天吃饅頭咸菜。
“我對吃穿的要求不高,每月只花不到500元。我喜歡騎行,這是最重要的。”張凱笑著說,被風吹紅的臉頰上透著積極的光亮。
中專畢業后,張凱進過廠、修過車,和同齡人湊一起吃喝玩樂看似熱鬧,靜下來時卻總覺得孤獨,“直到開始騎行,每一天都能收獲驚喜”。
在西藏阿里翻越唐古拉山時,他每天早晨打開帳篷,都能看到牧民送來的酥油茶和糌粑;在青海三江源看到瓦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時,他會逗留片刻,享受內心的平靜;在新疆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時,他偶爾會在路邊撿到保質期內的幾罐啤酒或幾包辣條,還對著鏡頭打趣這是真人版荒野求生。
“看過了那么多的風景,見過了那么多的人和事,我感到精神世界從未有過的充盈。”張凱說,他每天騎行4到10個小時,順風時每小時能騎20公里,這是沖向遠方和自由的速度。
一個人的騎行孤獨又驚險。他在沙漠無人區有過缺水、手機沒電的情況,在西藏阿里騎行時甚至遇到過孤狼,“那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好在我們都相安無事。”張凱以玩笑的口吻分享著這段危險經歷,“但其實最難熬的是孤獨,路上遇到小貓、小狗、駱駝甚至是蝸牛,我就和他們‘對話’,挺有意思的。”
前方茫茫,但對遠方的向往讓張凱充滿力量。一路上,完善的道路和網絡等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社會治安,給了他足夠的底氣。遇到的高速交警、卡車司機、河南老鄉以及熱心粉絲等給予的幫助,讓他倍感溫暖。
成長也顯而易見。視頻中經常對著朝陽、大山、河湖大喊“沖沖沖”的那個陽光開朗、有著強烈分享欲的小伙子,和此前以宅男自稱、一貫內向的張凱判若兩人。“體育的魅力就在這里,感覺自己脫胎換骨了。我現在心態很穩,不管多大的坡、多難的坎兒,都能過。”他說。
“世界不大,人生不長,總有一天我要在全世界留下我的車印子!”張凱向往自由,夢想是環游世界。騎行環游中國只是第一步,按照計劃,他接下來會繼續北上,到達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市后返回河南,為下一次遠行做準備。
“騎行和跑步一樣,左腿比右腿多邁出一步,剩下就是堅持。”他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