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20日電 題:從零下58℃之地 跑向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鄒儉樸、張晟、達日罕
當夜幕還籠罩著白茫茫的大地,在低于-40℃的寒風里,幾個身上結著白霜的“雪人”已經踏雪奔跑,踩雪聲,呼氣聲,喚醒了晨曦中的“中國冷極”——根河。
隊伍后面,一輛汽車緩緩尾隨,排氣管滴下的水滴瞬間凝結,留下一道清晰的冰線。“賈勱,你感冒還沒好,不要戀戰,兩公里后必須返回。”汽車駕駛員的喊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晨練的隊伍是中國冷極馬拉松隊,喊話的人叫劉斯衛,是根河業余體校的校長,也是該隊的教練。近30年來,劉斯衛帶著這支隊伍完成了多項“不可能的任務”,刷新了多項呼倫貝爾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長跑紀錄,冠軍獎牌拿到手軟。
“根河的結冰期超過210天,冬天氣溫在-20℃到-50℃之間,極端最低氣溫達到過-58℃,高寒缺氧導致長跑效率降低。特殊環境會對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人體機能產生刺激。”劉斯衛認為,根河的特殊環境能夠促進運動員提高運動能力,是不可多得的馬拉松、中長跑訓練場所,這也是他的“秘密武器”。
這里的冷沒去過的人很難想象。每次冬天晨跑,隊員們身上冒出的熱氣都會結成白霜,掛在護臉上、褲子上……尤其是護臉,跑著跑著就變成了一個“雪頭盔”。
“近十年間,孩子們共獲得500多個各級各類比賽的冠、亞、季軍,還曾多次打破賽會紀錄。”提起隊員取得的成績,劉斯衛眼里冒光,“我們在國際級城市馬拉松賽事中5次奪冠;國內專業賽事和普通城市馬拉松賽事中拿到45個冠軍;自治區級賽事獲得120個冠軍”。
“劉教練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像我們的老爸一樣,既嚴厲又慈祥,經常自掏腰包陪我們參賽。每當取得好成績,他比誰都高興。”老家在山東的隊員陳春洋說,許多比賽都有獎金,但劉斯衛分文不取,“唯一的愛好,就是‘奪走’獎杯、獎牌,擺在榮譽室給大家欣賞”。
劉斯衛建起的榮譽室是根河業余體校里最“豪華”的房間,兩排實木“陳列柜”上,擺滿了耀眼的獎杯、獎牌。“這是在一家倒閉的酒行‘淘’來的二手酒柜,我們只花了4000塊錢,回來后自己組裝,安裝費都省了。”劉斯衛笑著說。
根河市位于大興安嶺深處,這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已將近9年,吃緊的財政狀況遠近聞名。作為基層業余體校,根河體校目前日常開支僅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沒錢有沒錢的招,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解決經費不足、訓練設施不行的問題,劉斯衛突發奇想地用松子殼建起了“果殼跑道”。“果殼訓練場的柔軟度會使運動員在奔跑中付出更多的發力點,訓練會更加艱難。但身體關節——像臀部、膝蓋和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更小,進而降低相關傷病的發生率。”
為了增強隊員的體能,劉斯衛冬天會安排加練越野滑雪,可200多萬元一輛的專業壓雪車在整個根河也找不到,腦洞大開的劉斯衛突然想起了老式土暖氣,越野車拖著土暖氣壓上幾圈,與滑雪場如出一轍的“面條雪”竟被造了出來。
劉斯衛“窮”,多數冷極馬拉松隊的隊員家境也都不富裕,許多還是留守少年或來自單親家庭。跑出成績,跑出大山,去到更廣闊的世界,以此改變個人和家庭的命運,是這些孩子最真實、最樸素的想法。
“困難的家庭甚至掏不起去比賽的車票錢。訓練時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好不容易有個比賽機會,哪能因為錢的事就不去了,墊錢我也得讓孩子參加比賽。”劉斯衛說,這種師徒一心,同去同歸的比賽,隊員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現實問題是,陪隊員出去次數多了,光他自己的差旅費家里就吃不消了。養豬、種地他都干過,雖然辛苦,但起碼能補貼家用。
“我也得養家糊口嘛。”他嘿嘿一笑。
“別人都說他傻,把所有時間幾乎都花在了隊員身上,一節訓練課都不能耽誤。我婆婆去年在北京做了兩次手術,都是我和他兄弟照顧的。”聽妻子魏艷麗嘮起這些事,劉斯衛羞愧地背過身去。“說多了他也上火,既然喜歡這項事業,那就隨他去吧。”魏艷麗說。
在劉斯衛的帶動下,他的家人也深深愛上了這支隊伍,雖然魏艷麗偶爾仍會埋怨他,但她給孩子們的愛卻只多不少。
“師母是刀子嘴豆腐心,生活上她比教練還操心。”隊員婁鈺雯說,全隊都在爭著給師母當干女兒、干兒子,除了負責大家的生活起居,師母還是隊里的半個隊醫,能治的傷病她給治,治不了的會把隊員及時帶到醫院,以免耽誤病情。
在劉斯衛的教育下,孩子們單純、陽光、健康地成長著,產生了一大批國家二級運動員、國家一級運動員、運動健將。如今已有上百名隊員跑了出去、跑向了新生活,有的上了大學,有的進了省級體工隊,有的被選到了滑雪隊,有的參軍入伍。
2023年寒假,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大二學生梁云嵩再一次回到了近2000公里外的根河。高考前,他在根河市業余體校練了兩年中長跑,如愿考進大學。雖然跑出了大山,雖然家在山東,但讓這個小伙子魂牽夢縈的卻總是冷極冬日的暖陽。
“教練和師母如同我的父母,回來幫他們管理一下隊伍,替他們分擔點壓力,也能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梁云嵩說,劉斯衛夫婦教會他的,除了全力奔跑,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感恩之心。”
“我們屬于全國中長跑隊伍中的高手,下一步要向超級高手的方向前進,我的目標是培養出全國最高級別賽事的冠軍。”20年前青春未盡時,劉斯衛并不敢奢求這樣的人生目標。但在10年前,當他帶弟子畢鳳陽去參加北京馬拉松,并獲得半程亞軍后,他的人生字典中刪除了“不敢想”三個字。
“不一定會贏,但要努力去贏,隊員希望跑出自己的人生,跑成全國冠軍,我不能辜負他們。”他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