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日電 題:滑雪登山:熟悉又陌生的百年奧運新項目
新華社記者賀書琛、王雪冰
100年前,滑雪登山作為1924年首屆冬奧會的正式項目登上奧運舞臺。百年來冬奧會項目設置幾經調整,滑雪登山闊別奧運賽場幾十年。2021年7月20日,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表決通過滑雪登山成為2026年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舉辦的“十四冬”滑雪登山比賽,是該項目在全國冬季運動會的首次亮相。
“此次全冬會滑雪登山比賽與2026年米蘭冬奧會的項目設置一致,分別是男、女子短距離項目以及混合接力項目,共產生三枚金牌。”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高山運動部競賽主管李振龍介紹,滑雪登山由登山爬坡、設備轉換、過旗門下滑構成,登山爬坡又分為止滑帶行進、背板行進等環節。
滑雪登山項目是最接近冬季雪山居民傳統出行方式的滑雪運動之一。其中在止滑帶行進環節,運動員在滑雪板觸雪面粘上類似動物皮毛材質的雪板皮膚,利用倒刺絨毛為雪坡爬升過程提供抓地力。背板行進則是模擬人們遇到崎嶇山路無法穿滑雪板行走時背板徒步登山的過程,過旗門下滑模擬人們下山繞障礙物滑行的過程。
“新疆的傳統毛皮滑雪、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滑雪方式,都與滑雪登山項目相似。”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高山運動部主任李文茂說。
扎蘭屯市南木鄂倫春民族鄉的鄂倫春族老人介紹,傳統滑雪板在鄂倫春語里叫作“親那”,用陰干兩年以上的白樺樹木制作,用剪成小細條的狍子皮把野豬皮綁在滑雪板下面,滑行時野豬毛順茬速度快,上山時逆茬增加抓地力。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宣傳委員黃秀菊介紹:“早年鄂溫克族群眾利用獵取的猂、狍子等動物毛皮綁縛在松木上,制作傳統滑雪板‘金勒’,用于在林海雪原追擊野獸,這是鄂溫克族冬季必備的交通狩獵工具。”鄂倫春族的“親那”、達斡爾族的“肯古楞”、鄂溫克族的“金勒”,既是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群眾賴以生存的通行工具,也是滑雪登山項目在中國的早期雛形。
20世紀70年代,滑雪登山在北歐地區逐漸發展為一項以雪山攀登綜合技術為主、滑雪為輔的高山探險極限運動,這一具有上百年歷史的運動有了更精細的發展方向。滑雪登山使用的雪板比日常滑雪板更窄更輕便,具有更好的爬升性能和越野性能。滑雪登山靴需要兼顧高硬度和輕量化,結合滑雪靴和登山靴的功能,為運動員提供足夠支持,又要保證舒適性。滑雪登山雪板固定器可以根據地形需求調整模式,有下滑模式和行走模式,其中行走模式為靴前單側固定,便于穿板行走。
不同于綁縛在雪板底的動物毛皮,滑雪登山的止滑帶可以實現快速安裝和拆卸。上山時將止滑帶一頭系繩帶卡在雪板前端凹槽內,其余部分與滑雪板完全貼合;下山時直接撕下止滑帶,可以更加順暢地滑行。
“對中國人來說,滑雪登山項目既熟悉又陌生。”李文茂說,在高山雪原有這一運動的早期雛形,但是作為專業運動引入國內較晚。2007年中國引入滑雪登山賽事,最初大多是業余運動員參賽,2022年成立國家隊以來,已有十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專業運動隊。2023年滑雪登山世錦賽上,中國隊摘得三枚金牌,實現該賽事“零的突破”。
“國內很多滑雪登山運動員是從中長跑和越野滑雪項目轉項過來的,在前半程的爬升過程中具有耐力和協調性優勢,這在滑雪登山比賽中尤為重要。”李振龍介紹,尤其是中國高原、亞高原地區的運動員優勢明顯。此次參加“十四冬”滑雪登山比賽的運動員中,藏族運動員占三分之一。
2023年在滑雪登山世錦賽U20短距離比賽中大放異彩的玉珍拉姆,為中國隊贏得歷史首枚滑雪登山世錦賽金牌。此次“十四冬”滑雪登山短距離比賽她再次奪魁,贏得全冬會該項目首金。玉珍拉姆的家鄉在平均海拔3600米左右的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小時候跟父母一起爬山去采蟲草、松茸,鍛煉了她的身體素質。在“十四冬”賽場上,玉珍拉姆經過長期針對性訓練克服了對陡坡滑降的恐懼,在不擅長的下滑過程中超越對手率先沖線。
“中國運動員具有很大潛力,訓練提升效果明顯。”李振龍說,國家隊會在每一個環節加強訓練,彌補弱項,強化優勢。“力爭在冬奧會上取得獎牌,讓這項運動在中國扎根發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