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3日電 題:冰雪之花在草原綻放
——“十四冬”火炬傳遞活動側記
新華社記者朱文哲、連振、張晟
臘月的呼倫貝爾草原,白雪皚皚,一場冰雪盛會的帷幕即將拉開。
2月3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舉行。9時13分,圣火護衛手持火種燈走進活動現場,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么永波手持點火棒點燃圣火盆,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點燃火炬后將其交給第一棒火炬手王桂芳,本次火炬傳遞活動開始。
今年62歲的王桂芳曾代表中國隊參加1984年第十四屆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那時候我才22歲,轉眼已經過去了40年。”王桂芳說,“身為老一輩運動員,希望我能把心中對冰雪運動的這份熱情傳遞給年輕一代運動員,傳遞給更多熱愛冰雪運動的人,讓他們在賽場上追逐自己的夢想。”
“十四冬”圣火于2019年5月1日在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五一會址”成功采集,隨后圣火在內蒙古12個盟市傳遞。此次火炬傳遞是“十四冬”開幕前的最后一次,火炬手從滿洲里國門景區出發,途經陳巴爾虎旗,最終到達“十四冬”開閉幕式和冰上項目舉辦地海拉爾區。共有65位火炬手參加,全程230公里,用時近6小時。
作為本次火炬傳遞的第一站,滿洲里是我國重要的陸路口岸城市和國家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是一座融匯中西文化的“歐亞之窗”。這里“一眼望俄蒙,雞鳴聞三國”,邊境口岸、異域風情、特色城市建筑等資源與傳統的國門、套娃景區、呼倫湖等旅游資源形成呼應,冰雪運動也正在這座邊陲小城逐年升溫,成為冰天雪地里的又一獨特風景。
跑步,是火炬傳遞中最常見的形式。然而,在呼倫貝爾這片多彩的土地上,“十四冬”火炬傳遞將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等元素融入其中,采用跑步傳遞、汽車傳遞、騎馬傳遞和全地形雪地摩托車傳遞共4種形式,讓人眼前一亮。
“這次火炬傳遞途經呼倫貝爾的3個旗(市、區),考慮到距離較遠,我們將汽車傳遞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傳遞距離約210公里,共有7名火炬手參加。”呼倫貝爾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溫勇介紹。
離開滿洲里,“十四冬”圣火在陳巴爾虎旗“乘”上了草原的駿馬,伴著靜靜流淌的莫爾格勒河向前奔馳。
米吉格道爾吉是唯一的“馬背”火炬手,今年42歲的他在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芒來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工作了12年。“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一項項榮譽見證了他帶領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奮進之路。“借著這次火炬傳遞,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呼倫貝爾,也歡迎大家夏天到這里看草原,冬天在這里玩冰雪。”米吉格道爾吉說。
參與此次“十四冬”火炬傳遞的火炬手,既有駕駛“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的船長朱兵,也有參與國產大飛機C919試飛工作的試飛員吳鑫,還有曾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生郭平、退伍不褪色的“的哥”張寶明……他們的每一棒交接,都是希望的傳遞、夢想的接力。
今年剛上高一的康永強是海拉爾區的第二名火炬手,也是此次火炬傳遞中年齡最小的火炬手,但15歲的他已是一名在賽場上鋒芒初顯的速滑小將。“我這一棒的距離有100多米,雖然不長,但我希望能以此帶動更多的同齡小伙伴參與到冰雪運動當中,在運動場上收獲成長。”康永強說。
前段時間,鄂倫春族小伙杜金因在哈爾濱將一頂鄂倫春族特有的狍角帽送給小女孩而火爆出圈。當日,他也作為火炬手參加了“十四冬”火炬傳遞。杜金說,他希望未來繼續把陽光、團結和希望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縱使冰天雪地,也擋不住市民參與火炬傳遞的熱情。14時28分,“十四冬”圣火來到海拉爾區機場路景觀大道,火炬手韓云澤在這里乘坐全地形雪地摩托車在3公里的上坡路段傳遞圣火。
“看著火炬手在酷酷的雪地摩托車上傳遞圣火,想到‘十四冬’即將在我的家鄉舉辦,我很驕傲、很自豪。”市民張芮瑜說,“我一定會去看比賽的,哪一場都可以,我要在賽場為健兒們加油吶喊!”
15時05分,最后一棒火炬手宋桂旭高舉火炬到達內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圣火火種隨后被存于火種燈內。
點燃激情,放飛夢想。2月17日,相聚呼倫貝爾,一同見證“十四冬”主火炬的點燃,讓冰雪之花在呼倫貝爾草原綻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