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杭州2月18日電(錢晨菲)18日,浙江全省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全力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質勞動者隊伍大會在杭州舉行。在這場“新春第一會”上,加強上述“三支隊伍”建設,被浙江明確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構筑人才競爭新優勢的固本之舉。
今年,浙江的“新春第一會”緣何聚焦“人才”?一方面,任何的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在人、在隊伍;另一方面,去年該省“新春第一會”啟動實施三個“一號工程”,此番劃出“三支隊伍”的人才工作重點,亦是戰略部署上的遞進與深化。
當日會議指出,浙江迫切需要進一步全面打造勇創新敢爭先、能擔當善作為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者大軍,重點是建強“三支隊伍”,其中,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決定因素、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是中堅力量、高素質勞動者隊伍是基礎支撐。
這也是該省各界的發展共識。當日參加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表示,浙江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地方,對人才的重視由來已久。當前,人才隊伍建設進入深水區,只有讓“三支隊伍”你中有我、相融共生,才能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底座。
如何加強“三支隊伍”的建設?浙江官方作出了“167”的總體部署,即在工作推進中,要突出“樹牢1個理念、聚焦6大方向、實施7項行動”。
會議明確,要樹牢“大人才觀”,以思想大解放引領實踐大躍升。具體來看,這種“大人才觀”,就是要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觀念;樹牢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的觀念;樹牢人才不問出處、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樹牢現代化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觀念;樹牢跳出人才抓人才、貫通一切抓人才的觀念。
該省提出的要聚焦的6大方向是:聚焦培養人,探索育才新體系,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之地;聚焦吸引人,構筑聚才新優勢,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向往集聚之地;聚焦激發人,構建勵才新機制,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擔當拼搏之地;聚焦成就人,筑就用才新格局,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價值實現之地;聚焦塑造人,涵養鑄才新生態,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自我超越之地;聚焦尊重人,提升愛才新溫度,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情懷激揚之地。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人才發展環境,正是浙江向上述方向邁進的體現。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于2002年回國創業,他表示,“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大成者,是為大勝者。正是浙江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優勢,為我帶來了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新征程上,為進一步深化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釋放各類人才活力,浙江明確了重點實施7項行動,包括政治領航鑄魂行動、“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激勵保護行動、戰略人才引育行動、浙商再出發“雄鷹”行動、省域技能型社會建設行動、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人力資源服務增值化改革行動。
以省域技能型社會建設行動為例,浙江明確,要著力構建技能生態體系,探索打造技能型社會建設基本單元,定期舉辦浙江技能大賽,強化技能人才服務保障,高水平營造“崇尚技能”新氛圍。到2024年底、2027年,該省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1330萬人、1500萬人,占從業人員比重分別為33.5%、超過37%;高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465萬人、550萬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重分別為35%、超過37%。
浙江對技能人才的重視,紹興柯橋排水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丁衛松深有感觸。他說,“從一個農民工,到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路走來我深刻體會到浙江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激勵保障制度越來越完善,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晉升空間越來越高,浙江省技能人才的春天已經到來。只要我們肯努力肯鉆研肯登攀,不管來自哪里、做什么,都會成才,都會有存在的價值感,得到社會的認同。”
打造“三支隊伍”是系統工程,也是長期工程。下一步,浙江提出將加強領導、注重統籌,構建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的工作新格局,組織領導要一體深化、政策規劃要一體集成、破難解題要一體發力、落地落實要一體推進。
例如,浙江將健全“三支隊伍”建設問題精準收集機制、靶向破解機制、閉環處置機制,真正讓各類人才認同認可、有感有得。堅持先立后破,加強政策創新,全面消除各類影響人人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限制和歧視,著力完善“人人皆可成才”的制度機制。
“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把人才作為強省之基、轉型之要、競爭之本,持續釋放各類人才集聚的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展現創新破難、改革破題、開放破局的新氣象。”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當日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