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曾建 黃璜
“老舊改造有顏值,紅色物業有溫度,共同締造有質量。”2月25日,湖北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高質量發展”遇上“共同締造”,帶來“好環境+好生活”——漢陽主打發展成果全民共享》一文,聚焦漢陽持續加大民生支出,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一個又一個“共同締造”樣板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讓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果落到基層、惠及百姓。
報道一經刊發,引發全網關注、點贊、熱議,多個中央媒體全文轉載,湖北日報官方微信頭條推送,截至發稿,全網瀏覽量達百萬人次。
點贊——
看得見的變化就在身邊
“看得見的變化就在身邊。”
“環境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好。”
“山水漢陽,宜居漢陽,幸福漢陽。”
2月25日,報道一經推出,湖北日報官方微信、漢陽區官方微信均在頭條進行推送,近千名網友點贊“宜居宜業新漢陽”。
楊元琴婆婆家住漢陽區五里墩街道五福里社區超高壓宿舍小區。“才出去一個月時間,小區就大變樣了。”去年7月,楊婆婆去利川避暑,等她從外地回來,還以為自己進錯了小區。
原來,在楊婆婆外出旅游的這一個月里,小區進行了“共同締造”項目改造,綠樹紅花間,居民在新增的休閑區活動,別提多愜意了。“本來想著去別的地方再住幾個星期的,現在我哪里都不想去,就想約幾個朋友來看看我的‘新小區’!”楊婆婆說。
“我覺得共同締造就是一場及時雨。”王德發是漢陽區江堤街道江欣苑社區鸚鵡名邸小區居民。
在他眼里,以前,大家有事首先想到的是找街道、找社區,現在,通過“小區治理合伙人”模式,大家爭當小區主人翁,有事大家一起想辦法,不僅小區環境越來越好,鄰里關系也越來越融洽。
“居民們對小區的認同感、歸屬感越來越強,我這個小區黨支部書記也是越干越有味、越干越有勁兒!”王德發說。
熱議——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點贊不斷,轉載不斷,熱議不斷。
湖北日報報道推出后,獲新華網、央視網、中新網、學習強國等中央和省級媒體廣泛轉載,全網瀏覽量達百萬人次。
“我們收到不少投稿。”2月27日,荊楚網《東湖評論》選發多篇來自省內外優秀網評員的評論文章,熱議漢陽“共同締造”。
“讓百姓得實惠才是‘硬道理’。”來自江西鷹潭的網評員謝偉鋒認為,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語境之下,人口超千萬、GDP過萬億的城市矩陣不斷增加,城市發展紅利是否落到基層、惠及百姓,是政績考驗“硬杠杠”,而社區、小區是城市發展的末梢神經,亦是民生福祉體現最為集中的地方。從這里發出的聲音,值得所有人去傾聽,因為,它們最能詮釋老百姓對于幸福生活的理解。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順應時代所需、發展之要,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途徑,更彰顯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對漢陽已實施多年的周一、周三“無會日”制度,湖北咸寧的網評員寧云平感觸良多——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而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探索,每一個“無會日”的基層走訪,都折射出漢陽區黨員干部以“共同締造”之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不變初心。
實干——
開啟新一輪“遍訪行動”
點贊是鼓勵,是肯定,更是鞭策,是動力。
“小區停車位不夠用。”“電動車上樓屢禁不止。”2月27日11時許,走進漢陽區永豐街道惠民苑社區,一場由居民點題,政協委員、街道社區多方答題的“基層協商日”活動,正在惠民樓里進行。
“重新規劃小區車流動線,改為單向通行,同時采用斜方位停車,可較目前增加約三分之一車位。”漢陽區政協委員喬樑建議。
“可在電梯中加裝攝像頭,聯動物業,防止電動車上樓。”漢陽區政協委員彭建軍說。
在一個多小時的面對面交流中,大家一起動腦筋、想辦法、解難題。漢陽區政協負責人表示,將盡快形成問題清單,發揮委員優勢,以“共同締造”理念,不斷滿足居民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
這只是漢陽持續發力“共同締造”的一個縮影。
3月1日起,新一輪的“遍訪行動”將在漢陽拉開序幕,全區各級黨員干部將充分利用“無會日”,深入小區、樓棟問需于民,努力實現創建小區無入室盜竊警情、無涉毒警情、無電信網絡詐騙警情、無傳銷警情,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