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葉文波
通訊員 張敏 徐天羿
實習生 陳夏詩語 李梁玉
陽春三月,花開警營。3月7日,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一場“巾幗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的女警事跡分享會,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舉行,來自不同戰線的九位女民警、女輔警代表走上舞臺,分享她們動人的從警故事,見證巾幗不讓須眉的“她力量”。

堅守陣地,警營幕后亦芬芳
“通過宣傳這個優質窗口,我一面學習高端視角,一面學習生動表達,一年產出宣傳報道300余篇,做到與百姓群眾的同頻共振。”從社區服務到新聞宣傳,政治處宣傳民警尹曉婧與大家分享道。

她曾深切感受過走失老人雙手的顫抖,也曾直面家屬眼中充滿感激的淚光。每一場戰斗的艱辛,她都親身經歷。如今,尹曉婧以筆為媒,將警營中的感人故事娓娓道來,讓光谷正能量持續傳播。

“十五年如一日,無論晝夜,或是節假日,刑偵戰線的大小需求便是我的工作日常。”刑偵戰線的大內勤廖夢潔說。沒有跌宕起伏的破案故事,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抓捕情節,內勤工作有的只是一頁頁報表、一條條數據,一本本卷宗以及隨叫隨到的身影。

同樣堅守在幕后甘當綠葉的還有110接警臺的民警輔警。走進110指揮大廳,女接警員們忙碌地接聽、記錄,每名接警員每天通話超200分鐘,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讓她們幾乎無暇顧及家庭。
“她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110電話,卻錯過了許多孩子和父母打給自己的電話;她們守護了無數個家庭的團圓,卻獨獨缺席了自己家的團圓宴。”指揮處民警萬莎深情講述110接處警這支巾幗隊伍在接警臺的點滴。
扎根基層,為民舞臺顯擔當
從社區的管理者變成社區的共建者,從一名“社恐”逐漸轉變為“社牛”,作為社區民警代表,董佩玨在臺前分享她和智苑社區的故事以及對社區工作的感悟。

2023年,董佩玨正式加入智苑社區“大家庭”,在師傅韓紅衛的帶領指導下,從事社區警務工作。她將紅色情懷與社區責任融為一體,以舞蹈為媒介,拉近與居民的距離,更以真誠的態度贏得居民的信任與尊重。

“協助企業做好化學用品的管理,積極協調加快審批進度,王曉芬對工作認真負責、愛企護企的情懷一直激勵著我。”分享會上,胡添鐵向大家介紹起師父王曉芬。生物城企業眾多,園區民警王曉芬以“警心”護“企興”。耐心解答企業咨詢,熱心解決企業需求,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她從不言倦。

“服務真心,民眾才不會寒心。”民警李凡在窗口前,緊盯“不給辦”的事、“很難辦”的事以及“辦不了”的事,向大家介紹自己如何憑借耐心、細心,去換回群眾的真心。
柔肩擔重任,巾幗撐起“半邊天”

“多學一點,辦案就更得心應手;多學一點,給新警傳授的就多一點;多學一點,從警生涯將會有更多可能。”95后的張晉悅是龍泉派出所副所長,年紀輕輕的她挑起了所里執法辦案的大梁,帶著一幫男將破案打擊、狠抓防范。
“當空的烈日、厚重的騎行服和轟鳴的發動機,枯燥的訓練沒有讓我放棄,因為有我們在,城市就會多一份安寧。”巡邏快騎隊員吳芊萱說道。

去年9月,東湖高新公安分局巡邏大隊女子鐵騎中隊成立,隊員11名,平均年齡25歲,是一支全天候24小時備勤的女子巡邏力量,她們每天駕駛著警務摩托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奔走在城市道路及各個學校園區里,上下班高峰有她們的身影,守護學生上下學有她們的身影,為群眾排憂解難也有她們的身影。

用“騎”跡守護平安,同樣在路面馳騁的還有交通大隊漢警快騎女子隊。護航光馬賽道、救助遇險乘客、維護道路秩序……隊員李軼作為快騎隊代表,向大家介紹了這支專業和堅毅的女子隊伍在路面上的暖心故事。
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大力推動新型警務運行機制改革的道路上,東湖高新警營的巾幗故事還在繼續續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