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鄢靜慧 李茜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氣,與歲時物候相關,有天朗氣清、春耕時宜之意;清明節日,是人們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清明詩句。清明下雨,在詩詞中描繪得多嗎?古代清明詩歌除了寫追憶親人,還會寫些什么內容?極目新聞記者專訪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鐘志輝為讀者解析清明古詩詞。

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鐘志輝
清明詩詞,多梨花著雨、柳絮飄飛、杏花春雨、煙霧迷蒙等意象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千家詩(1935年鴻文書局石印本 武漢圖書館藏)
鐘志輝副教授介紹,可能是受到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影響,在我們的認識當中,清明時節往往是與陰雨綿綿的天氣相聯系的。不過,如果閱讀更多作品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晴天、雨天,或者乍晴還雨的現象,在清明詩詞中都是有描寫的。如薛昭蘊《喜遷鶯》中寫到“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說明清明當天是雨后的晴天。曾覿《采桑子·清明》里“池館晴還雨,綠漲溶溶”,則是寫晴雨交替的清明。總的來說,古人詩詞中的清明節應該以陰天居多。
由于清明節與祭祀相聯系,天氣比較陰沉,氣溫相對暖和,古人在這個時節可能恰好漂泊異鄉,仕宦異地。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總是容易產生諸如憂愁、感傷、沮喪、思念、煩悶、疲乏等比較低沉的情緒。在這一天創作的詩詞,便會被附上憂郁的情調。此外,在清明詩詞中,也常常出現諸如梨花著雨、柳絮飄飛、杏花春雨、煙霧迷蒙等意象。我們在閱讀這些詩詞的時候,會體驗到一種感傷情調。這些都可以說是清明詩詞區別于其他詩詞的特點。

《紅樓夢》中關于清明的敘述(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 清石印本 武漢圖書館藏)
一詩帶火“杏花村”
這首詩中提到的“杏花村”究竟在什么地方,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據鐘志輝介紹,在唐宋時期,杏花村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地名。同稱杏花村的地名至少就有十來處,分布在汾陽、揚州、南京、黃州、徐州、池州等地。因為杜牧曾經擔任過池州刺史,清代人郎遂、民國人胡子正,兩人都是池州貴池人,便分別撰寫《杏花村志》與《杏花村續志》,都把詩中的“杏花村”確定為池州。其他的說法也都有一定的依據,但細較起來,也有說服力不足之處。由于《清明》詩中提到杏花村是賣酒的地方,從詩意來看,作者是慕名前來的,因此當地產的酒的品質應該是不錯的。再結合杜牧游歷的行蹤,那么上述諸多地方,有些是可以被排除的,比如南京與黃州,因為杜牧沒有到過南京,黃州的杏花村也與酒無關。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說法是在山西汾陽。杜牧在入仕之前,曾經北上游歷,到達當時的河東道(統轄范圍包括今天的山西省)北面的邊塞之地,在來往的途中可能經過汾陽。汾陽產酒的歷史久遠,在唐代之前的北朝就已經生產“汾清”酒,為宮廷宴飲之酒,可見其品質之優。從這個角度來說,詩中的杏花村不排除是指汾陽的杏花村。
鐘志輝說,古代的學者也曾提出另一個說法,即“杏花村”是泛指,就像詩詞中常見的“楊柳岸”“蘆荻洲”一樣,是得名于當地的風景名物,而杏花又是比較常見的植物。如果把詩中的“杏花村”坐實為具體地點,便顯得拘泥于皮相了。

《西游記》中關于清明的敘述(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 1983年中州書畫社影印明刻本 武漢圖書館藏)
宮中女子乘施有簾幔的車,清明節出門踏青
古人在清明節,除了掃墓之外,還有非常豐富的戶外活動,比如取新火、蕩秋千、宴飲、出游踏青等。在溫庭筠和柳永的清明詩詞中,都可以看到當時人過清明的場景。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溫飛卿詩集(清康熙年間長洲頋氏秀野草堂刻本 武漢圖書館藏)
鐘志輝介紹,這首詞是寫宮中的女子在清明這一天,乘坐幰車(xiǎn chē 施有簾幔的車子),出去游玩的情景。首聯寫美麗的女子,以畫扇遮面,人面與畫扇相映成趣,女子仿佛像是畫中人一樣。春天的樹木開滿花,呈現出郁金草般的紅色。次聯寫女子貪戀春光,趁早出行,身上沾濕了繁花上的露水,歸來的時候,又穿過隨風搖曳的柔弱柳枝。繁花、弱柳兩個物象,便點出了清明時節。第三聯寫的幰車,是施有簾幔的車,為五品以上官員乘坐的交通工具,因此它自帶官威,哪怕途中遇到了驕馬,馬也會識趣地避開車輛。古人會舉行斗雞的游戲,詩句寫的就是剛剛從籠子里放出來的斗雞,顯得駭躁不安,斗志昂揚。以上三聯就是寫游春的場景。至于游春的女子是什么身份,就要結合尾聯來推測。尾聯的“柘彈”,是指柘木做的彈弓。“故宮”是指舊王朝的宮殿。因此,從清娥、彈弓、故宮這三個詞匯來看,這首詩似乎是寫宮中的女子在清明這一天出去游玩的場景。
清明踏青狂歡,女子佩戴的珠翠首飾被擠落路旁
柳永主要生活在宋真宗、宋仁宗的時代,當時的社會穩定而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這首詞描寫清明的狂歡,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盛世太平的景象。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宋·柳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樂章集(1980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汲古閣刻本 武漢圖書館藏)
鐘志輝介紹,這首詞是描寫女子在清明時節出游踏青的盛況。上闋先寫桐花爛漫、疏雨乍來、杏花艷麗、桃花如繡,簡約而傳神地描摹了清明獨特的物候與氣候,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春的氣息。接下來的五句,則寫富貴人家乘坐紅色的幰車(xiǎn chē 施有簾幔的車子),傾城而出,到郊野游玩。春風和煦,管弦繁促,新聲競奏。在前面描摹的物候的基礎上,為清明時節增添了喧鬧的旋律與節奏。下闋寫輕盈美麗的女子,踏青游戲,彼此往來逢迎,佩戴的珠翠首飾往往被擠落路旁,踏春擁擠熱鬧狀況可見一斑。接下來寫女子面對如此佳麗的景觀,忍不住開懷暢飲,飲酒到痛快處,便不惜罄罍而醉,如玉山將傾。哪怕明日醉枕畫堂,也在所不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