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昆明4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 繆超)潑天的創意、潑天的水……連日來,隨著傣歷新年(潑水節)的到來,云南臨滄、德宏、西雙版納多地發布潑水舞曲。這些舞曲憑借輕快的曲風、動感的節奏、“魔性”的歌詞和極具民族風情的畫面,火爆出圈,甚至紅到了東南亞。
不少網友感慨:“民族歌舞的現代詮釋,讓人看到了文化傳承最美的樣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潑水節是云南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的重要節日,也是泰國、老撾和緬甸等國傳統節日(當地稱“宋干節”)。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這一節日逐漸走紅網絡,云南各地也涌現出不少潑水“神曲”。
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于2023年推出的《up耿馬》,就是在中國互聯網形成現象級傳播的潑水節“神曲”,全網觀看量超過100億次。榕樹下、傣樓前,醉人的音樂、歡快的舞姿、洗腦的象腳鼓語“崩布愣崩崩、比安崩、甘比崩……”,讓每個看過MV的人都心生向往。這首舞曲,也讓耿馬這座小縣城成了新的“潑水節旅游目的地”。
事實上,《up耿馬》已是耿馬縣制作的第四部潑水舞曲。在此之前,該縣還推出《利疊疊》《栽音音》等潑水舞曲,均出自耿馬民族歌舞團團長王峰和佤族音樂人茶艾南之手。今年,他們新打造《哦迪咔》。
“‘哦迪咔’是傣族敬語,我們將之編入歡樂的旋律中,并加入馬鹿舞、蝴蝶舞等傳統舞蹈,以年輕化、現代化的方式展現出來。”王峰介紹,這支潑水舞曲延續了以往輕松歡快的風格,將小城的幸福和快樂傳遞給每一個人。
與此同時,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等地,也推出一系列潑水舞曲,包括《樣樣好》《依拉賀》《薩森比邁》《就要克景谷》等。MV中,身著精美民族服飾的姑娘小伙、大媽大叔,或搭配墨鏡炫酷出場,或手持水缽優雅舞動,或肩扛水槍搞笑過市;古老的孔雀舞、傣族曲藝章哈、熱帶雨林與現代的電子音樂、街舞、繁華夜市等元素相互碰撞,將云南民族地區的傳統與現代、舒適與輕松展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一響,潑水節的歡樂氣氛就達到了頂峰。”《依拉賀》導演趙藝稱,MV呈現的就是鮮活的潑水節氛圍,里面的歌舞均來自民間,只不過加以一些現代表現元素重新呈現。
這些潑水舞曲一經推出就受到網友熱捧,大家在觀看、點贊、轉發之余,還開始比較、打分。這讓趙藝、茶艾南、王峰等創作人感受到一絲“卷”的氣息,但大家更興奮于“民族文化的復興”。
“潑水舞曲PK,能夠讓大家更了解傣族文化,也能讓潑水節的氣氛更為歡樂。”趙藝說。茶艾南樂見,“自然古雅的傣族文化肆意流淌,帶來無限遐想。”
此前在昆明召開的2024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業界分析稱:《up耿馬》等潑水舞曲之所以能夠成功,首先是因為“下載了”民族文化蘊含的巨大流量;其次,在于讓人們感受到民族地區涌動的活力和熱情。(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