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周佳穎)一名退休職工,如何發揮余熱?武昌區黃鶴樓街道彭劉楊路社區工商銀行宿舍的院落長李智橋以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他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帶動居民自治、解決“通氣”難題、美化小區環境……種種惠民實事落地,李智橋以真情付出贏得了街坊鄰里的交口稱贊,也讓小區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黃鶴樓街道彭劉楊路社區工商銀行宿舍院落長李智橋。 通訊員供圖
帶動小區自治,老舊小區煥新顏
工行宿舍是一個由舊宿舍樓改建的小區,物業管理缺位、環境臟亂差、配套設施不完善,一直是居民心中的痛點。小區建成初期,居民們自發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但問題頻現和諸多矛盾糾紛讓小區自治一度停擺。2018年退休后,李智橋被居民推舉加入小區業委會,開始接手自治管理工作。三名樓棟長、一名出納、一名會計,自治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自治組的帶領下,居民自治參與率達到98%, “小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已成為居民的行動自覺。
“小區路面坑洼不平,停車位緊張……”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共話發展解難題,共同研究解決辦法。“每個月按照每戶50元、每輛車50元繳納自治管理費,用于改善小院的環境衛生及出行安全。”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如今,小區不僅有了干凈整潔的路面、井然有序的車位,在街道和的社區幫助下,還新增了文化宣傳墻畫,水箱清洗也納入了管理范疇,確保每季度清洗一次,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安心舒適。

新增的文化宣傳墻讓老小區煥新顏。 通訊員供圖
解決“通氣”難題,煙火暖胃更暖心
工行宿舍里,空氣中炸丸子的香味陣陣飄來、勾人味蕾……隔窗望去,丸子在油鍋中翻滾著,藍色焰火跳動著。看見李智橋正在檢查燃氣管道,居民熱絡招呼道:“快來嘗嘗我做的丸子,剛出鍋還熱乎呢!”

通上天然氣后,工行宿舍居民在燃氣灶上炸丸子。 通訊員供圖
誰能想到這個煙火氣十足的小區以前卻“煙火”不通。為實現“通氣”愿望,李智橋聯合居民與燃氣公司進行多次交涉,但效果并不理想。“我們都以為這事要黃了,幸好得到了街道、社區的幫助。”李智橋說道。
李智橋將大家的訴求反饋給社區,街道立即積極行動。“安裝燃氣管道需要開挖路面,從大陶家巷進來總共兩百多米距離,沿途多商戶,人來人往,情況復雜。天然氣改造涉及多個部門,一個環節不順,前面功夫全廢。”為此,街道召集燃氣公司、城管部門、社區、居民代表開展多方議事會,李智橋積極周轉其中,調動鄰里參與,經過多次溝通協調,最終達成一致,燃氣管道得以順利開挖。
“管道挖一部分,填埋一部分,我們居民也自發參與,幫助維護施工秩序。”經過李智橋與居民們的不懈努力和街道、社區的鼎力支持,工行宿舍在2023年成功“通氣”,居民們如愿用上了天然氣,實現了近20年的愿望。“用上了天然氣,大家過上了便捷舒適的生活!”居民們笑著說。

享受著天然氣帶來的便捷舒適生活,居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通訊員供圖
走在小區內,整潔的路面,雅致的墻畫,干凈的樓道……工行宿舍整潔大方的外表,正如一絲不茍、精神十足的李智橋。李智橋如同一只楔在社區的釘子,總是義無反顧地挑起工作的擔子。仔細巡查燃氣管道安全,檢查水箱清潔,是他每天的工作。“對我來說,彭劉楊社區工行宿舍是家,這里的二十八戶都是家人。”

巡查小區燃氣管道安全是李智橋的日常工作。 通訊員供圖

李智橋深情注視著這個有著二十八戶人家的工行宿舍大家庭。 通訊員供圖
作為一位退休老人,做了這么多事情之后,總是難免被問“圖什么”,對此,李智橋灑脫一笑,答道:“就圖我們大家住得舒服。”樸實的語言中滿腔赤誠。
小區年歲漸長,卻外貌愈新,愈發溫暖有愛。兩棟樓、三個單元、28戶,從三無院落到共建共享,居民們見證了老小區的美麗蝶變,也感受到宜居環境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彭劉楊路社區工行宿舍內煙火香氣還在飄揚,黃鶴樓街道先鋒模范競相奔涌,黃鶴樓下文明和諧、治理有序的幸福生活畫卷正徐徐鋪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