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妙手”啟智 “棋”樂無窮——在體教融合中發揮圍棋的育人功能
新華社記者胡佳麗
“五一”假期到來之際,北京方莊教育集群舉辦“圍棋進校園”活動。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常昊到場,與熱愛圍棋的同學們進行面對面交流,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
活動期間,方莊教育集群和中國圍棋協會代表就如何推動圍棋項目優質資源進校園、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進行座談,嘗試探索一條讓學生長期受益并樂在“棋”中的體教融合新路子。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孩子們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有豐富的選擇,其中就包括對個人運動愛好的選擇。近年來,不少家長和青少年成為三大球、游泳、網球、滑雪等速度、力量、技巧型項目的忠實愛好者。
相比之下,一張棋盤、兩把椅子就能當賽場,圍棋這項講究靜的運動顯得并不出挑。事實上,圍棋有著獨特的優勢,百變棋局中蘊藏的人生哲理與現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就著眼于圍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啟示意義。中國圍棋名將柯潔曾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給出自己的解讀——“本手”字面意思為本分的一手,常常形容在棋局當下選擇中庸的一手,介于不壞和好之間,但中庸并不等同于平庸;“俗手”意為庸俗的一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為貶義,但在某些情況下“俗手”的交換反而有可能成為當下最好的選擇;“妙手”意為卓越的一手,可遇不可求,很多人在對局中經常會過分拘泥于局部,下出“假妙手”而忽略全局。
可見,想要下好圍棋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還要有大局觀,懂得舍與得的智慧。
來自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六年級學生王一芃從一年級開始接觸圍棋,三年級時達到業余5段水平。他說:“學圍棋之后,我覺得自己做事更專注了。做事就跟下圍棋一樣,下一步得往后多考慮幾步,邏輯思維能力也更強了,數學更好了?!?/p>
在與家長和學生的多次交流中,記者都收到了相似的反饋:圍棋讓孩子坐得住了,做事效率變高了,思維更開闊了,內心更強大了。
對于圍棋給學生身心成長帶來的種種好處,方莊教育集群理事會會長、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校長管杰看在眼里,并積極促成此次“圍棋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創造與圍棋國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他說:“圍棋不只是競技的過程,也是悟道的過程。讓孩子們在動靜中去思考,格物致知。通過圍棋簡單的規則、無數的變化去體味人生、豐富人生,讓自己的大腦充滿想象。對弈也會增強學生交流、交往的能力?!?/p>
早在2001年,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學校開展“圍棋、國際象棋、象棋”三項棋類活動的通知,指出棋類運動具有教育、競技、文化交流和娛樂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個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常昊告訴記者:“‘圍棋進校園’確實已經開展很長時間了,有些城市開展得不錯,甚至出臺了一些政策,但各地、各學校的情況不同,有些還停留在初始階段,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p>
他提到,浙江衢州2022年實施國內首部關于圍棋發展的地方性法規《衢州市圍棋發展振興條例》,要求幼兒園、中小學開設圍棋課程,高校、中職學校將圍棋納入課程體系,開設選修課程,鼓勵開設圍棋學院或專業;制定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校園圍棋年度賽事計劃,引導學校將圍棋納入學校運動會項目。這樣的做法不僅使圍棋體教融合得到保障,學習圍棋在當地蔚然成風,圍棋文化也已成為衢州不斷擦亮的“金名片”。
好的體教融合范例固然值得借鑒和推廣,但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各級政府、教育部門、體育部門、學校、協會和社會力量等多方通力協作,才能真正做到百花齊放。
圍棋教育機構愛棋道創始人、職業七段棋手王煜輝在座談中分享了“圍棋進校園”實施案例及經驗。他說:“無論是啟蒙課、校隊、社團,還是‘課后330’服務,首先要讓孩子們覺得有趣、好玩,其次要針對不同學校學生的水平定制教學計劃,最后要做出成果和口碑。”
社會力量辦體育是體育改革發展的方向之一,是實現體育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徑,“圍棋進校園”同樣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常昊表示,老師對學生的引導非常重要,對于與中國圍棋協會開展合作的圍棋教育機構,在師資的遴選和甄別方面,協會可以通過出臺政策的方式保障優質師資力量進校園,起到規范、監督的作用。
“我們現在更加重視進校園的落實、落地。不是說有多少小朋友接觸了圍棋,而是讓他們通過這種活動,首先在圍棋水平上有提高,其次在學棋的過程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才是我們開展進校園活動希望達成的目標。”常昊說。
管杰則說:“我們不會‘綁架’孩子和家長去做圍棋普及,更不會將學圍棋跟升學掛鉤去‘卷’孩子,這完全是自主自由的雙向選擇?!彼硎荆瑢W校將堅守長期為孩子成長服務的初衷,并監督進校園活動的師資和機構的教育行為。
“學校給孩子提供多種選擇和平臺。今天可能有一個孩子喜歡圍棋,明天可能有十個孩子喜歡,慢慢地大家聚集在一起,喜歡的人多了,這項運動就開展起來了?!惫芙苷f。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