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不好也得給我治!不然所有人都得給她陪葬!”“嗯?我也要嗎?關我什么事呀!”
“我現在只是個下人,只能在這里吃飯,嗚嗚嗚……”“怎么啦?我在這里吃得蠻香的呀。”
“哎呀,王媽她們還在,你別這樣,討厭討厭討厭(跺腳)。”“剛拖的地給我踩臟了,煩死了煩死了煩死了!”
如果上述臺詞讓你覺得有些熟悉,又有些不熟悉,恭喜你,你正是《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的最佳受眾。曾幾何時,打著“霸總”“甜寵”“虐戀”等標簽的網文、短劇一度風靡全網,其中眾多“經典”橋段,讓人欲罷不能,明知劇情爛俗還要繼續追下去。然而,在最近爆紅的這部短劇中,那些大撒狗血的標簽橋段保持了原汁原味,主角卻如同標題所示,換成了與戀愛情節格格不入的保姆“王媽”。
劇中,王媽每天看著霸道總裁顧總和他身邊的癡男怨女“花式發癲”,并以普通打工人的身份和邏輯對其展開吐槽,讓觀眾在爆笑的同時,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對此,有網友稱:“以前代入女主:好爽好浪漫;現在代入保姆:好癲好無語。”短短一個月內,這部低成本、小制作、處處透著粗糙的短劇,為主創賬號漲粉超300萬。
打開短視頻平臺的搜索欄,不難發現,除了這部作品以外,最近還有不少主打“解構”的短劇新鮮出爐。從《重生之我在娛樂圈文里當助理》到《重生之我在古裝劇里當丫鬟》,幾乎所有流行過或正在流行的題材類型,都逃不過一番以配角為主視角的拆解。
在這些短劇中,主創一邊拍著最陳舊的橋段、玩著最俗的梗,一邊通過視角變換,使觀眾凌駕于這些內容之上,體驗強烈辛辣的諷刺。這使得這類劇本創作一方面并不困難,另一方面又顯得頗為“脫俗”,因而扎堆出現。一時間,“解構流行”成了新的流行,觀眾收獲了樂子,主創收獲了流量。
然而,破梗容易造梗難,對“爛梗”的解構,只能在最初提出來時令人眼前一亮,調劑觀眾口味。無論是在新興的短劇市場,還是在更大、更傳統的其他文藝作品市場,以解構為主題的作品,都不足以成為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主食。
這些作品之所以能被創作出來,且好看好笑,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們解構的對象已經是十分成熟的創作模板。畢竟,如果沒有先前那些霸總文把“陪葬體”“跺腳腳”之類的橋段變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后來的“王媽”又能吐槽什么呢?
因此,當我們以解構的形式否定一種創作模板時,還需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次性”的。一旦原有的成熟模板被徹底顛覆,與之相關的諷刺和吐槽也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像塞萬提斯用《堂吉訶德》“埋葬了一切的騎士小說”一般,這部作品既讓之前的無數騎士小說變成了笑話,同時也讓自己成了空前絕后的“最后一部”。
那么,《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等作品的流行,體現了觀眾對文藝作品怎樣的追求?從之前的分析中,我們不難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不是“解構為王”,而是在解構之后,如何找到更現代、更符合邏輯、更貼近觀眾生活的新型創作模式。
觀眾常常疑惑,那些充斥著“爛梗”的霸總文、古裝劇,憑什么火了那么多年?但與此同時,也正是觀眾在為那些作品買單。現實提醒我們,這些創作模板確實精準命中了受眾群體的某些底層需求。
人們渴望愛情,于是偶像劇經久不衰,人們疲倦于現實世界,于是古裝、仙俠劇日益流行……這些東西看起來是“俗”的,但俗得有理,不應被全盤否定。應該被否定的,是那些只知道滿足類型要求而“偷懶”的創作,以及沒有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陳舊思路。
而這,或許正是“王媽”們在火過之后,能給市場留下的長期遺產。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