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作為文化古都,北京和巴黎在世界舞臺上都發揮著重大作用,這兩座城市一直是創新和創造力的中心,擁有燦爛的藝術、文化、哲學、政治與經濟成果?!濒吣洗髮W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創新”教席首席主持陳平說道。
在日前舉辦的“古都文明對話(北京-巴黎)”活動上,陳平以《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她以北京、巴黎兩座城市為例,分享了如何從前輩們的獨創性中汲取靈感,建設更加充滿生機的城市和人文環境,并且要時刻保持對大自然的敬仰與謙恭姿態。
陳平介紹,北京和巴黎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沃土,從建筑風格到政治制度都表現出很多差異。北京的文化遺產與儒家、道教和佛教文化深深交織在一起,而巴黎的文化認同則受到基督教、人文主義和世俗主義等西歐文化的影響。但正是因為這些差異,它們各具魅力。
陳平指出,兩座城市又存在著很多共同之處。它們都是人類集體遺產的守護者,都擁有千年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地標、多樣化的標志性建筑和多姿多彩的人文藝術。
“北京四合院落的構建與設計,復雜又有序,承載了中國人向往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觀念。巴黎的歷史景觀深刻地提醒著保護我們保護與利用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保護不僅僅是一種責任,而是對我們共同遺產的致敬。”陳平說。
陳平表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與盧梭有著較為相似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人類社會和自然關系的共同關注和反思。老子提出“無為而治”“隨緣而生”等觀念,主張人們應該放棄對外在世界的過度干預,回歸自然,以實現內心的平靜和自然的發展;盧梭提出了關于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思想。
陳平稱,盡管老子與盧梭處于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他們的思想也并沒有直接針對城市發展,但在某種程度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都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對社會秩序和權力的質疑。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他們都提出了關于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的理念,這在當代城市規劃和更新發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這意味著城市規劃和更新需要考慮到城市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關系,不僅要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還要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
陳平建議,北京與巴黎可以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解決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的方法,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共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項目,共同推動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加強環境科技創新與合作,共同研發和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
“棲息地、歷史景觀和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而且是我們生存的基本支柱。它們表達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愿望,即與周圍的世界和諧共處,留下超越世代的遺產。”陳平說:“讓我們保持借鑒古都的智慧以及謙和的姿態,建設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可持續社區,一起譜寫人類故事的新篇章,創造一個不僅繁榮,而且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公正和公平的世界?!?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