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李峻、何琛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廖逢倩 實習生 方兆龍 李子昂)今年是“網絡強國建設”提出10周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鄖陽區設區10周年,同時也是紅筆網創辦10周年。十年書紅心,筆端綻芳華。值此十周年之際,“紅筆紅 漢水清 鄖陽美”網絡作品征集活動于5月10日下午在漢江師范學院啟動,面向全國網評專家、優秀網評作者、網評愛好者征集網評作品、紅筆及漢師好故事,同時也面向全國征集金點子、智庫成果,助力鄖陽區高質量發展。大賽設一二三等獎,最高獎金達5000元,優秀獎、優秀組織單位若干名。

“紅筆紅 漢水清 鄖陽美”網絡作品征集展示活動在漢江師范學院啟動
本次網絡作品征集活動以“紅筆書鄖陽 思源梨花香”為主題,由湖北省委網信辦、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省社科聯指導,漢江師范學院和十堰市委網信辦、鄖陽區聯合主辦,荊楚網承辦,湖北梨花村酒業有限公司協辦。來自省內相關單位的領導出席啟動儀式。十堰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王雪峰,鄖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汪前程,湖北梨花村貿易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總經理王科出席啟動儀式。漢江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肖德為“荊楚民生觀察團”授旗,黨委常委、副校長吳紅斌致歡迎辭。啟動儀式由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仕新主持。漢江師范學院師生代表、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20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十年躬耕,綻放漢師風采

漢江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吳紅斌致辭
漢江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吳紅斌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吳紅斌指出,舉辦系列活動旨在進一步探索打造學校網絡思政育人品牌有效路徑,探索政校企合作、全媒體傳播有效路徑。吳紅斌呼吁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展望合作、締結情誼,以高質量的作品、高水平的創造匯聚一流智慧、磅礴力量,助力漢江師范學院在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進程中引領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漢江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吳紅斌為湖北梨花村酒業有限公司授牌
隨后,吳紅斌為湖北梨花村酒業有限公司授牌,共建實習實訓就業基地,進一步加強產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十堰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堰市鄖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汪前程講話
鄖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汪前程現場介紹了鄖陽區圍繞“守好核心水源地 建設綠色低碳城”定位的發展建設情況,并就鄖陽區調研活動安排作了介紹。

武漢紡織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家二級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楊洪林授課
共青團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意、省社科信息中心主任周波、荊楚網(湖北日報網)副總編輯查昭分別為“紅筆”師生頒發全國大學生網評大賽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老師獎、優秀作品獎。

漢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胡文江介紹紅筆網
據悉,2014年9月,漢江師范學院著手創辦紅筆網,2015年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從網到微,再到視頻號的演變,紅筆網創始人胡文江影響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網評人。其中,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副編審、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冉彪,湖北省特級教師、宜昌楷模、全省優秀網評作者胡平先,漢江師范學院學生、“紅筆”骨干許潔分別交流發言。

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副編審、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冉彪交流發言

湖北省特級教師、宜昌楷模、全省優秀網評作者胡平先交流發言

漢江師范學院學生、“紅筆”骨干許潔交流發言
十年蝶變,見證活力鄖陽
啟動儀式還邀請了省人大代表、黃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黃石市委會主委祝紅梅,省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秦海群,省科技廳農業處原處長陳漢武,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程華東,武漢紡織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洪林教授,以及湖北日報報業集團高級記者、中國新聞獎得主張歐亞等50余名網絡大V、主流媒體記者、資深評論員、高校專家、大學生代表等,共同組成 “荊楚民生觀察團”。肖德為觀察團代表、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程華東授旗,預祝此次鄖陽區調研行活動順利舉行。

“荊楚民生觀察團”走訪鄖陽區中華水園

“荊楚民生觀察團”走訪楊獻珍紀念館

“荊楚民生觀察團”走訪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香菇產業基地

“荊楚民生觀察團”走訪龍韻村

“荊楚民生觀察團”走訪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

“荊楚民生觀察團”走訪湖北梨花村酒業有限公司
5月11日,“荊楚民生觀察團”成員實地走訪了鄖陽區中華水園、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楊獻珍紀念館、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龍韻村、梨花村酒業有限公司等,深入了解鄖陽區綠色農特產品生產、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文旅康養融合產業發展情況,聚焦主題,圍繞高校辦學新定位、展示南水北調愛水護水新舉措,探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等進行創作。

武漢紡織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楊洪林講述楊獻珍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鄖陽博物館楊獻珍展廳內,荊楚調研團成員之一、武漢紡織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家二級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楊洪林站在他所編著的書前,為大家講述楊獻珍的故事。
在實地調研中,湖北日報報業集團高級記者、中國新聞獎得主張歐亞表示,鄖陽是他的故鄉,每一次回來總有新的感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我們同飲一江水,共融一江情”。
活動結束后,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的陳康感慨,行走在鄖陽大地,沿著生機勃發、煥然一新的漢江,看到了漢江生態保護修復的生動實踐。
十年逐夢,共繪奮進圖景
十年來,紅筆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篇作品聚焦學校宿管員、社區民警、熱心居民等一線奮斗者的故事,強化榜樣引領力量,凝聚網絡正能量。
此次征集活動聯合校地企力量,融合發展借賽出圈。活動征集啟事已被學習強國、人民論壇網、中國臺灣網、大河網、紅網、南海網、西部網、三峽宜昌網等30余家媒體轉發。征集活動由網評類、故事類、建言類、論文類,緊扣紅筆十周年主題,服務鄖陽經濟發展,凸顯高校科研專長,吸引全國不同的群體參賽,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湖北省學聯駐會執行主席、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博士生譚松濤說道,在這里,我們能夠感受到一顆顆跳動的紅心,激發出一股股奮進的力量。這種力量,讓一屆一屆的同學,讓每一位新加入“紅筆”的優秀作者,在紅筆網的凝聚下,不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