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吳斌 蔡彤)漳河新區美,雙井西瓜甜。5月13日下午,一場圍繞“荊雙井”西瓜產業發展的“諸葛亮會”正在進行。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程華東教授,國家西甜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設施栽培”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別之龍教授,荊門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付祖科等,與漳河新區雙井村“兩委”干部和瓜農圍坐一堂,總結近年來雙井村鄉村治理、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研討如何推進“雙井模式”爭創全省樣板,推動“華中農業大學-荊門市農業農村局一雙井村”黨建品牌聯學聯創活動走深走實。荊門市漳河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雙井村第一書記田華主持座談會。
雙井村黨支部書記、雙井西瓜合作社理事長劉偉介紹了雙井村近幾年產業發展情況,展望了雙井村發展倉儲租賃壯大集體經濟、合作社抱團發展做強“荊雙井”品牌、共同締造改善村容村貌等設想,將通過科學規劃、綜合利用土地創造更多收入,讓村民共享更多福利。
別之龍教授強調,雙井村創造了“瓜-稻-菜”輪作生態高效種植模式,是集成設施西瓜先進種植技術的引領者,也是克服連作障礙的典范。要進一步提高西瓜品質,深度挖掘西瓜文化,可通過打造西瓜博物館等場館講好西瓜故事,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和消費。針對目前西瓜銷售渠道單一的問題,打造集中展示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開發西瓜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條,以建立“1+N”特色產業體系為目標,突出西瓜農業為第一支柱產業,帶動棚膜、農資、技術等產業多元化發展。同時,在全國建立優質西瓜生產基地,開設大型連鎖商超,提升西瓜產業附加值。當前,西瓜運輸還是使用人力為主,缺乏智能化、信息化的先進設備,應加快研制更高效的機械化設備,做到大眾化、普及化。

程華東教授談到,雙井村應著力于黨建領航,產業夯基,文化鑄魂,品牌塑形。產業發展立足于西瓜產業,繼續完善瓜-稻-菜輪作的生態高效種植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推動農文旅結合,持續增強“荊雙井”西瓜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推進黨建品牌聯建走深走實,積極探索“雙井模式”,爭創省級樣板。雙井村在文化品牌形象塑造上,可主打紅色、金色、綠色“三色”文化。紅色是一種活力、充滿動感的顏色,黨建引領、共同締造,打造紅色文化,齊心建設“美好雙井”;金色代表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生活的殷實富裕,產業夯基、共同富裕,打造金色文化,攜手建設“富裕雙井”;綠色象征生命與健康,是大自然的顏色,綠色發展、生態振興,打造綠色文化,共同建設“美麗雙井”。
付祖科談到,雙井西瓜近年來取得越來越令人欣喜的成績,得益于先進科技的引領、種植效益的提升和品牌的影響力。但也存在品種單一、銷售半徑小、技術標準化、機械化程度不高等發展中的問題。如何塑造品牌和保護品牌成為關鍵,應深化產學研合作,占領技術制高點,引進、篩選一批鮮活的新品種,通過結構優化調整,打通高端市場,把荊門西瓜推向更遠。同時,對西瓜大棚進行改造升級,加固大棚結構、優化覆蓋材料,提高其抗風雪的能力,增強其適用性和耐用性。針對西瓜合作社管理問題,應明確職責、強化功能,更好發揮作用,加快轉型,積極應對產業競爭。
荊門市農業農村局人事科科長唐小丹就做強雙井西瓜品牌、講好雙井故事、培育鄉土人才、做好黨建引領、實現高質量發展等發表了見解。他認為,雙井村應立足本村特色產業優勢,通過開辦“西瓜班”“西瓜大講堂”培養更多鄉土人才,不斷壯大西瓜產業隊伍,實現人才與產業的共同發展、互促互進。
荊門市委農辦秘書科科長儲劉專針對西瓜產業如何實現蓬勃發展,提出打造“西瓜文旅示范區”,成立“西瓜黨委”,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多平臺大力宣傳推廣,幫助西瓜種植戶共同致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