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杭州5月20日電 題:浙江文旅觀察:啟動3年,鄉村博物館怎么樣了?
作者 童笑雨
鄉村有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這是這3年來,在浙江發生的變化。
2021年9月,浙江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建設1000家鄉村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從0起步,到現在的776家,距離小目標,浙江的進度已過半。
浙江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博物館不追求“高大上”,要足夠“接地氣”,不一味求新、求洋、求大,應崇尚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如今這些鄉村博物館怎么樣了?日前,作者進行探訪。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是小古城遺址文化展示館給人的第一印象。
這是一座主要展示小古城遺址考古發現的博物館,雖然身處浙江杭州余杭的鄉村,展示的文物也較多為復制品,但無論從展陳還是互動體驗上,都與城市中的博物館差別不大。

游客在小古城遺址文化展示館參觀。童笑雨攝
因為旁邊便是小古城村景區,這座鄉村博物館也成為游客休憩的好去處。
梳理浙江公布的鄉村博物館名單便可以發現,大多數鄉村博物館都成為鄉村文化展示的載體。深藏于杭州余杭的百丈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文化資源稟賦沒有生態資源豐富,但鄉村博物館的比例卻很高,農歷博物館、傳梭博物館等都是當地的“明星館”。
它們的存在,打通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村民擁有了“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得到精神上的滋養。

小古城遺址文化展示館。童笑雨攝
有一些鄉村博物館則推動文化與財富“結親”,讓鄉村成為旅游熱門地。
如溫州的龍溪藝術館,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四連碓作坊為原型,以紙文化為核心,打造了溫州首個清水混凝土建筑的鄉村博物館,同時引入著名策展團隊,開館3年累計實現運營收入200萬元。
傳梭博物館啟動了“鄉信100”百名青年返鄉培訓計劃,號召青年人才返鄉傳承鄉村文化、開設以鄉村文旅發展為主的電商直播工坊來推動研學旅游、藝術創意以及農副產品銷售。
鄉村博物館建設容易,但如何維持下去,卻是個難題。如博物館急需專兼職人員編制、常規運營管理經費以及長遠發展的規劃和相應配套政策的支持等,都需考慮在內。
浙江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起他們通過星級評定、編制運營管理規范等舉措,引導各館、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適合自己的運營機制。
作者查閱資料發現,杭州市蕭山區文物局與財政部門會商,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鄉村博物館運營補助,2023年度已完成考核并下發了補助資金;溫州甌海對利用文物建筑建設鄉村博物館的,最多給予一次性50萬元建設補助,對鄉村博物館成功獲博物館等級評定的,給予一次性最低100萬元獎勵、最高300萬元獎勵,對鄉村博物館符合條件的專題展覽,按3萬元/場次給予補助,全年不超過10萬元。
“能自我造血是關鍵”。浙江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博物館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必須要拓寬文化產業賦能思路。
2022年開始,浙江全部國有博物館已與鄉村博物館結對,為他們送去資源、理念,指導展覽工作。此外,該省還推進“鄉村博物館+”策略,聯動其他館建立地域性鄉村博物館群落或聯盟,與研學、藝術分享、非遺互動、鄉土旅行和特色產業相結合,讓鄉村博物館走上“立交橋”,實現多元化發展。(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