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白港橋 受訪者供圖

燕磯長江大橋 圖源:湖北日報

付家橋 通訊員供圖

黃龍橋 (圖源《吳都瑰寶—鄂州市長江文物資源調查成果》)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趙德龍 通訊員 陳穩定 劉東
自然環境阻隔了人們的交往與發展,而一座座橋,卻能跨越江河、跨越湖泊、跨越山巒,將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
湖北鄂州位于長江中游,境內河湖密布,水道縱橫,橋梁眾多。無論是歷史悠久的太白港橋,還是新近封頂的燕磯長江大橋,它們不僅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也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變遷。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探訪發現,鄂州不少古橋史料記載翔實,保護與修繕工作相對完善,為當代留下了鄉愁,為后代留下了文化根脈。
歷史悠久的太白港橋
鄂州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稱,境內擁有大面積的湖泊水域、眾多的湖港灣汊,人們為了交通及生產、生活便利,在各地建造了各種類型的古代橋梁。
《武昌縣志》記載:“太白港橋在縣南一百一十里符二里……梁湖之東,水由沼麓下注者,太白港,為大港,故有橋堤橫亙焉……”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鄂州市梁子湖區沼山鎮,太白港橋距鎮上不遠,下了主路,進入小路,即可看到“太白港”的牌子,步行約百米遠,即看到一座古橋跨在河上。
太白港橋是一座三孔石橋,南北向,橋頭立了兩塊石頭,村民胡經業介紹,這是防止機動車輛上橋,起到保護作用,平時附近村民步行過橋沒有問題。
太白港橋橋面由青石鋪就,極目新聞記者細數發現,橋面縱向46塊青石,橫向13塊,站在橋上,望著水中倒影,依稀看到遠去的歷史。
清代文人張綬卿《重修太白港橋記》一文中記載:“吾族孫斐丞……余惟斯橋之建,不知創始何人。其自明迄今,踵而修之者獨斐丞先人之最。正德間,斐丞遠祖九禎,常率鄉人修繕之?!闭f明關于太白港橋的始建年代,現在已無法考證,但最遲明代就已存在,且當地鄉民歷代都有修繕,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關于橋名來歷,當地鄉民胡經業說,村民相傳因詩仙李白由此經過,因此得名,也有得名于太白金星的神話傳說,但無具體史料考證。
《重修太白港橋記》文中還記載太白港橋多次修繕的經過。從明代正德年間至清代雍正、乾隆、嘉慶以來,太白港橋曾多次被大洪水沖垮,由張九禎、張斐丞、張松潭等人率領鄉民分別進行了募修。
古橋留住鄉愁文化
古人造橋,多以石材和木材為原料,木橋易腐爛,石橋卻能歷久不壞。石橋的建造,從石料開采、琢石到雕刻砌橋,都是手工,因此一座橋梁建造,耗費巨大,且往往花費數年。
由華中科技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吳都瑰寶—鄂州市長江文物資源調查成果》一書中,記載了10多座古橋,多為石橋,有的單孔,有的多孔,明清時期橋梁最多。
據記載,黃龍橋位于梁子湖區太和鎮東邊朱村15組丁家屋灣田畈中間,明代橋梁。該橋是虬川河支流上的一座單拱石橋,南北向,用石為紅砂石,橋面已被毀,現可見橋拱。
周楊橋位于華容鎮周湯村周楊灣南約100米,明代橋梁,單孔石拱橋,由主橋和南北引橋組成。主橋橫跨在小港上,為弧形橋拱。引橋南北向,橋身由條形紅砂石層層錯縫壘砌,糯米石灰漿合縫。殘長50米,寬3.3米,殘高2.85米。
據武漢出版社唐寰澄、唐浩在《湖北古橋》(2015年版)一書中記載,從西周至明清,鄂州人民堅持建橋修橋從未間斷。三國時,吳王孫權遷都于鄂,改名武昌。孫權出城東打獵,遇水難渡,乃命人建橋,后來橋壞,人稱“敗橋”。
唐修驛道,上通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下達興國(今黃石市陽新縣)。元太祖元年(1206年),世主忽必烈進攻南宋,“自黃州之陽邏狀橫橋梁,貫鐵索至鄂州之白鹿磯”。那是浮橋。
鄂州現存的許多古橋并不大,卻成為許多人抹不掉的鄉愁記憶。網友發布的太白港橋視頻,引發不少外地游子對家鄉的懷念,還有網友評論說,兒時數過橋面青磚,有一百多塊。
新橋見證城市發展
鄂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董進行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鄂州境內橋梁眾多,既有跨江、跨港、跨湖等“水橋”,還有跨公路、跨鐵路、跨建筑的“旱橋”。
今年5月24日,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南主塔成功封頂。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位于武漢市和鄂州市境內,連接了武漢市新洲區和鄂州市華容區。該項目將有效推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一體化進程,為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5月26日,燕磯長江大橋鄂州側主塔封頂。燕磯長江大橋橫跨長江,是連接鄂州與黃岡的一座橋梁,也是世界最大跨徑的四主纜懸索橋,主跨1860米。
據了解,燕磯長江大橋是武鄂黃黃“三橫三縱”快速道路系統組成部分,計劃于2026年建成通車。屆時將無縫銜接鄂州花湖機場,帶動武鄂黃黃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鄂州境內還有兩座跨長江大橋,即鄂黃長江大橋和黃岡長江大橋,都是連接鄂州、黃岡兩市的橋梁。據董進行回憶,鄂黃長江大橋通車前,黃岡、鄂州兩市互通一直通過水路過江,例如宋朝貶謫黃州的蘇東坡,到鄂州來就只能通過水路“扁舟越大江”。
“鄂黃長江大橋通車前,兩市人民過江都要到渡口等船,有時因天氣原因可能等半天?!倍M行說,大橋通車時,兩市人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大量群眾早早跑到江邊見證這一盛況。
濱湖橋是鄂州市一座重要的橋梁,它是鄂州建市后在洋瀾湖上興建的第一座大橋,見證了鄂州市城市“南移”,由“沿江”發展轉為“環湖”發展的重要歷史。濱湖橋還被稱作“情人橋”,建橋之初名氣很大,且位置相對偏僻,因此許多情侶便選擇在此幽會,久之便成了市民口中的“情人橋”。
橋梁不僅是城市的交通樞紐,更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從古老的太白港橋到現代的燕磯長江大橋,鄂州的橋梁不僅跨越了大江與大湖,更連接了歷史與現代,傳遞了城市發展的脈動,展現了獨特的城市魅力和非凡的建設成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