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于詩祺 廖家利)“今天既然大家都愿意坐在這里,就要心平氣和地表達意見,爭取最終的調解結果合法合情更合理。”近日,恩施市檢察院在市綜治中心召開一場調解會,該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向丹一邊緩解氣氛,一邊引導雙方敞開心扉。
該院自入駐綜治中心以來,主動從入駐向融入轉變,通過“檢察官+青年干警”常駐、輪駐和各檢察業務部門隨駐的方式,充分發揮12309檢察服務中心窗口職能,堅持做到人員到位,工作優化,效率提升,緊盯人民群眾法治需求,立足檢察“小窗口”做好社會治理“大文章”,讓檢察服務向群眾靠近,推動反映訴求在家門口、矛盾化解在家門口、救助幫扶在家門口,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
融化矛盾,“一站服務”尋找“最優解”
“檢察機關全面入駐市綜治中心,主動延伸檢察服務陣地,為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處置、及時跟進提供了便利。”
向丹介紹,今年以來檢察工作室深入街道社區和鄉鎮共排查梳理矛盾糾紛20余起,并發揮綜治中心一站式平臺優勢,妥善將矛盾化解在前端、把問題解決在基層,避免了矛盾升級和上行,調解會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3月,老張的兒子小張(化名)在重慶黔江涉嫌交通肇事罪,老張委托老李(化名)處理兒子的案件,老李以小張親屬的身份出庭辯護,但因未取得被害人家屬諒解,小張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小張不服,提起上訴,并重新委托辯護人,在二審階段取得被害人家屬諒解后,二審法院改判緩刑。
收到判決書后,老張認為被老李詐騙而報案,公安機關調查后以無犯罪事實不予立案,老張才向檢察機關申請立案監督,要求追究老李的刑事責任。
包案領導審查認為,公安機關決定并無不當,但雙方還有化解矛盾的空間,如果能夠借助綜治中心平臺將雙方矛盾化解,那就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于是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該院邀請專業人民調解員在綜治中心的調解室擺道理、化矛盾。
在檢察官和調解員長達三小時的耐心調解、心理疏導下,雙方當事人從各執一詞、矛盾尖銳到逐漸解開心結、握手言和,最終當場簽署了調解協議,并經司法確認后發生效力。至此,困擾老張大半年的心結得以解開。
融合共治,繪就社會治理“同心圓”
綜治中心是轄區街道實現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治安穩定、實行網格化管理等功能的基層治理平臺。為充分發揮這一平臺作用,恩施市檢察院爭取市委政法委支持,聯合綜治中心探索建立“輕微刑事案件相對不起訴+社會公益服務”機制,委托基層組織督促擬被不起訴人完成環境整治、巡山護林、巡河護漁等社會公益服務。
方案制定之初,該院召開專題討論會聽取各綜治中心的意見建議,對社會公益服務內容、驗收標準加以規定,規定擬不起訴人在常住地鄉鎮綜治中心報到,對于外縣市等不便于進行社會公益服務的人員,由恩施市綜治中心接收管理,實現適用對象全覆蓋。
對擬不起訴人考評期間,檢察工作室積極邀請群眾代表、社區工作人員、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監督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并在社會公益志愿服務記錄卡上寫下評語。
“王某每天按時報到,積極補種樹苗,為美化鄉村環境貢獻了一份力量。”
“在志愿服務中,他耐心勸導群眾,宣傳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有效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治理。”
一條條評價像一面面鏡子,映照出該院與基層綜治中心攜手并進,共同在社會治理征程上取得的顯著成效。截至目前,該院已對149名輕罪犯罪嫌疑人適用社會公益服務機制,累計服務時長超過5300小時。
融心同聽,敞開檢察聽證“陽光窗”
“這次聽證讓我們對私拉電網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久前,在白果鄉兩河口村委會,恩施市檢察院聯合當地綜治中心、村委會以及司法所,將一起私拉電網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件公開聽證會開到了當事人“家門口”,40余名旁聽群眾在聽證會上感慨連連。
邀請綜治中心人員參與檢察聽證工作是該院充分履行檢察職能,主動把檢察工作融入社會綜合治理、平安恩施建設的重要探索。通過公開聽證,檢察官、聽證員、當事人、綜治中心人員各方坐到一起,擺事實、講法律,既保障了司法活動的公正、公平和公開,又能合力化解當事人心中的“疙瘩”。
該院在辦理一起因鄰里糾紛引發的故意傷害案件時,承辦檢察官經審查認為屬正當防衛,雖案件事實已經清楚但鄰里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公平公正處理案件的同時,讓當事人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一場兼顧法、理、情的公開聽證會給出了最佳答案。受邀參與聽證會的綜治中心調解員以事實為依據,悉心開導兩位當事人,成功讓鄰里之間最終放下思想包袱,解開“心結”。
“家門口的聽證會多是聚焦群眾身邊的民生‘小案’,讓檢察聽證更接地氣。而針對問題集中、矛盾突出,實質性化解有一定難度的案件,我們積極協調綜治中心選派專業能力強、調解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參與,讓檢察聽證更加生動。”該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張曉紅介紹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