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保定5月30日電 題:流行音樂與“梅花”“同臺” 華北古村落辦起世界音樂節
中新社記者 陳林
因三面環水、每逢雨季水流相激得名的大激店,是華北平原一個普通的小村落。近年因舉辦世界音樂節,而被外界熟知。
流行音樂與“梅花”“同臺” 東西文化碰撞交融
夜幕降臨,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鎮大激店村的音樂廣場上,坐滿游客和附近村民。曾昭娟、于蘭等8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即將為觀眾登臺表演。

5月17日,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羅慧琴和她的學生在大激店村表演評劇。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這并非大激店村首次遇見“梅花”。大激店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錢琛說,去年就有多位梅花獎獲得者來村演出,平日村里也會有各種演出。“此前同一廣場,先后舉辦過六屆世界音樂節,48支中外樂隊進行演出交流。”
近年,村里圍繞“古、水、文”特色發力文化產業,2016年起舉辦世界音樂節就是其中之一。李錢琛說,通過“古村落+世界音樂節”方式,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讓文化資源匯聚。現在越來越多知名音樂人、戲曲家把培訓班、工作室辦在了村里。
外國游客也越來越多。一位曾參加大激店世界音樂節的意大利歌手受訪時表示,在這里嘗試把更多歐洲音樂文化與中國音樂文化結合,“實現新的突破”。
從舉辦世界音樂節到電競音樂節,再到如今幾乎每周都有戲曲演出,中西方文化在“同一舞臺”交流碰撞的同時,也讓大激店的名氣越來越大。

資料圖為2017年9月30日晚,大激店世界音樂節演出現場。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千年古村變身景區 文化IP賦能鄉村振興
這里是相傳有3000年歷史的民間古村,亦是官方認證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千年古柏猶在,清代戲樓已是網紅打卡地。
古樹下,戲樓旁,忙完農事的老人在搖扇納涼;九畝竹院藝術家文創園中,游客正靜心欣賞一場小型美術書法展;藏于村中、由老房子改造的“晴耕雨讀”系列民宿里,慕名而來的游客正招呼好友品茗閑話……
居民住在景區里、游客住在村民間感受農村煙火氣,是該村旅游特色之一。小院內,65歲的村民石國平正在整理剛摘的西紅柿。對于近2元(人民幣,下同)每斤的收購價,他較為滿意。兩個孩子,已成家立業,他和老伴身體硬朗,又種起了蔬菜大棚。
因看戲“耽誤”,此時的他一邊忙碌,一邊笑著讓游客品嘗西紅柿。這是今年大棚第二茬收獲,“頭茬草莓沒出地頭就賣完了”。
石國平說,近年村民文化生活愈發豐富,村里還有美術、音樂、戲曲等組織,村民和游客經常一起活動。
村民變富身份漸多 仰望星空亦見鄉愁
村里街道上,一邊貼有豐收攝影展照片,一邊是村民“最美全家福”照片。王芳家的合影,也在其中。
43歲的王芳,是村里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家中兩個小院,一個自住,一個出租。
王芳說,隨著村里文化賦能發展,越來越多文化產業在此聚集,村民的身份也從過去單一農民逐漸增多。她以自己舉例:是農民,入股村辦企業也是股東;是村里工作人員,房屋出租亦是房東。“村里人每一個身份的背后,都是一份體面的收入。”
數據顯示,走文化路、緊握生態飯碗的大激店村,2023年全年游客120余萬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達4.2萬元。
周末,王芳經常和家人到村口的花園中心游玩。那里有她曾種過的土地,現已被租種,成了花草地。她喜歡花草中的星空帳篷。“仰望星空中,也看得見鄉愁”。(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