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長沙5月31日電 題:“扒龍船”的年輕人
新華社記者柳王敏
上船、坐定、起槳,在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瀟水流域,28歲的龍舟劃手張旭神情專注,隨著一聲發令,細長的龍船如離弦之箭直沖終點。瀟水兩岸人聲鼎沸,彩旗飄飄。
31日下午,當地舉辦的國家非遺道州龍船賽拉開帷幕,來自道縣12個鄉鎮(街道)70多個村(社區)的230余艘龍船、5000余名本土民間運動員,在500米直道項目上揮槳競渡,為了家族榮譽而戰。
道縣劃龍船俗稱“扒龍船”,每到端午前夕,在外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敲響鏗鏘的鼓聲,全力備戰。
“那是從小刻在骨子里的記憶,提到龍船賽,立刻讓人渾身來勁,村子里的人一下子就聚起來了!”記者眼前的張旭,瘦高、精干,說起“扒龍船”經歷,他滿臉興奮。“我從小就在瀟水岸邊看長輩們比賽,16歲正式成為劃手,參加了好多次比賽。”
道縣“道州龍船習俗”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2002年,道縣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龍舟之鄉”稱號。不同于普通的龍船,道縣每條龍舟的船頭都有自己的特色,除了龍頭,還有獨具特色的虎頭、鳳頭、麒麟頭,雕刻手法大膽夸張,色彩鮮艷奪目。張旭所在的萬家莊社區代表隊,船頭為黑虎。
“這代表了我們社區張姓的一種歷史文化傳承,龍船賽不僅是一項體育活動,更是展示、傳播村文化的舞臺。”張旭說。
在年輕人心目中,“扒龍船”是展示勇猛氣質、爭先奪魁的象征。“去年我們獲得了第八名,今年我們想爭取更好成績。”作為勝利社區代表隊的一名劃手,26歲的尹家文做了充足準備。“相比于以前主要用手,現在更多要靠腰和腿協調發力。如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絲毫不敢輕敵。”
以村(社區)為代表的龍船隊主要由一個大家庭成員組成。作為春秋塘村代表隊最年輕的劃手,20歲的唐銳是第二次參賽。他告訴記者,和家中長輩們為著同一個目標奮勇拼搏,增進了親情,同時也更加明白了本宗族的文化傳統。“有些年輕人很早就離開了家鄉,村里的歷史、家族的歷史可能都講不清,而龍船賽把我們聚在一起,大家朝夕相處,有益于文化的傳承。”
如今,張旭已經成為經驗豐富的劃手,讓他感到高興的是,自己6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都非常喜歡看龍船賽。平時看著爸爸訓練,小家伙們除了一聲聲“加油”外,還會跟著喊“喲吼”“扒吼”的號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