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高凱)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網絡劇《我的阿勒泰》創作座談會日前在北京召開。
會議圍繞作品的敘事藝術、人物塑造、美學探索,以及在促進民族團結、推動“文學+影視+文旅”融合方面的意義進行深入討論。
散文改編、生活流敘事,盡管體量輕盈,但《我的阿勒泰》一經播出就憑借其由表及里的深度美感贏得了良好的收視成績和社會評價。該劇此前成功入圍第7屆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并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完成亞洲首映。《我的阿勒泰》開播以來成績閃耀臺網兩端,收獲廣泛好評。CSM全國數據顯示,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全劇平均收視率達2.62,并成為愛奇藝迷你劇熱度Top1,豆瓣8.8分登頂2024年國劇口碑榜,成功拉動新疆阿勒泰地區的文旅消費增長。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認為,該劇不僅成為新疆文化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還體現了文旅廣電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他指出,“《我的阿勒泰》的成功是文化和旅游部門與廣電部門通力協作的結果,通過文旅聯動推廣計劃,有效地將線上流量轉化為線下旅游熱潮,展現了1+1>2的協同效應”。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認為《我的阿勒泰》在文學藝術轉化、美感網感統一以及社會情緒表現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和貢獻。他特別強調了該劇從散文改編為電視劇的標志性意義,對文學與影視關系的深化理解,以及劇集將真善美的追求具象化、地域化、時代化,為觀眾提供了一座連接心靈與真善美的橋梁。
《我的阿勒泰》通過精心構建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深入探討了文化傳承、家庭紐帶與個人成長等重要議題。這部作品被認為不僅拓寬了劇集的思想深度,也彰顯了主創團隊在藝術探索和文化傳播上的社會責任感。
該劇導演、編劇滕叢叢當日表示,“團隊的初衷是通過高質量的制作和創新探索,尊重觀眾,創作出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
劇中張鳳俠的飾演者馬伊琍、李文秀的飾演者周依然、巴太的飾演者于適、托肯的飾演者阿麗瑪也分別分享了表演心得。他們均表示,通過在拍攝過程中深入了解哈薩克民族和牧民生活,感受到了阿勒泰的自然美景和哈薩克族的風土人情,劇中充滿魅力的多個角色,也喚起了大家對心靈故鄉的追尋,以及對生活中簡單、質樸美好的珍視。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認為,“《我的阿勒泰》成功將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敘事之美和人物之美融入其中,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更深刻地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哲學,是電視劇創作中的一股清流,其他作品可以吸收借鑒這部劇的成功之處。”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胡智鋒表示,《我的阿勒泰》為觀眾呈現了一種溫暖現實主義的美學體驗,展現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和諧共生,為電視劇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創新路徑。
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周蓉表示,《我的阿勒泰》在藝術表達上追求極致,提供了綿長而溫暖的影像質感,為網絡劇內容創作開辟了新路徑,也為行業帶來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稱,《我的阿勒泰》的成功,證明了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多樣化人物的重要性,強調了塑造人物時要從社會生活中汲取靈感。這部劇作為中短篇電視劇的典范,對中國電視劇創作生態、風格多樣性、人物塑造及創作源泉等方面都有重要啟示。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當日指出,《我的阿勒泰》是新時代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的標志性作品,為文學作品影視化改編提供了一個新的樣本,體現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對創作的深厚滋養。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研討會并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我的阿勒泰》是文學+影視+文旅夢幻聯動的優秀典范,這部劇的成功重要意義在于增強了我們的信心,讓我們看到了精品創作文藝創新有巨大空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