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鎮,一個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名的城市,有著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窯史、600多年御窯史。歷史上的景德鎮,“村村窯火、戶戶陶埏”,歷經72道工序燒制而成的瓷器,優中選優,一部分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成為皇家御用之物,一部分沿著絲綢之路,隨著路上駝鈴、海上風帆,一路翻山越嶺、漂洋過海,抵達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使得這座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的內陸小城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瓷都”。
一座景德鎮,半部陶瓷史。在草長鶯飛的時節,穿梭在這個被李約瑟稱之為“全世界最早的一座工業城市”的大街小巷,發現往日的“瓷都”正沉下心來一心一意在做陶瓷文化的傳承:寸土寸金的鬧市中心,隨處可見或保護或改造利用的窯作遺址遺跡;快節奏的工業文明如火如荼,這兒仍然堅守手工制瓷技藝;毫不起眼的臨街店面或民居,里面卻是一座承載著景德鎮歷史記憶的博物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卻是國內外瓷器文化向往者的樂園……乍一看,這座城市樸實得看不出“都”的影子,但空氣里卻氤氳著濃郁的“千年瓷都”氣息,在歷史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交織中,“活化”著古老的陶瓷文化,續寫著千年瓷都新的輝煌。景德鎮在陶瓷文化傳承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得益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探索的傳統工業城市轉型發展之路,實現了瓷業作為高耗能產業的轉型升級,擺脫了隨著瓷土資源不斷消耗而陷入“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境,開啟了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新征程。
原真性保護邁出傳承的第一步
在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域,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門格外引人注目。這里曾生產了故宮中90%的瓷器,是我國唯一一處能全面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
今天以御窯廠為核心的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傳統的里弄作坊成為熙熙攘攘的文旅融合新地標??烧l都不曾想到,20多年前,御窯廠的重點遺址分布區一直被各類辦公樓和民宅擠占,遺址保護開發及周邊環境整治始終是難點。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先后兩次作出重要批示。景德鎮迅速加大對御窯廠遺址及其周邊重點保護區的環境整治提升,不僅御窯廠遺址,周邊的傳統街巷、民居、商鋪、民窯作坊以及作為產品運輸交通線的昌江都被保護了起來,共搬遷、拆除占壓建筑近10萬平方米,征收了周邊大量房屋用于建設博物館及保護配套設施。與此同時,還加大了遺址區考古研究力度。在歷年多次進行搶救性發掘和工程項目清理工作的基礎上,對圍墻東側、遺址西側及御窯博物館新館建設場地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隨著對明清作坊遺址、明代馬蹄窯遺址、明代葫蘆窯遺址的深入挖掘和保護性展示,游客可以透過徐家窯燃燒著的煙火、明清匠人生活的房屋里弄、非遺傳承人的手工制瓷工作臺,直觀“看見”古代制瓷文明的高峰。如今,站在龍珠閣上遠眺,御窯廠遺址和御窯博物館在傳統與現代的輝映中散發出獨一無二的魅力,令人心生向往。
陶瓷文化保護與傳承,離不開科技的加持。為了講好數百年來的御窯故事,2021年7月,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的陶瓷考古人員在40多年來出土的海量陶瓷標本基礎上,聯合多家國內頂尖院校、機構,開始籌建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工作人員運用先進儀器設備及數字技術打磨繪制古陶瓷基因庫知識圖譜,創建出承載著10000多片古瓷片信息的陶瓷基因庫。通過對古瓷片進行成分分析和數據采集,制作成物理和數字形態的基因標本,可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發展和變遷,為文物保護與研究、文物復仿制及文創產品的開發、數字博物館的建設等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古遺跡和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必須保護好、利用好。作為有著千年陶瓷生產制作歷史的城市,景德鎮90%以上的文化遺產與瓷業生產密切關聯,數量眾多、保存完好。景德鎮以對歷史、對后人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從保護規劃編制、落實主體責任、守牢安全底線等方面著力,推進瓷業文化遺址有效保護、合理利用,成功申創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一方面,依托考古研究和田野調查,深入挖掘闡釋景德鎮陶瓷歷史脈絡、技藝體系和文化內涵、精神標識,堅持大遺址保護理念,整體保護各類老窯址、老街區、老廠區、老里弄、老會館、老碼頭、老煙囪等瓷業文化遺產,并推進分類、分級保護工作;另一方面,堅持活化利用,依托文旅或功能再造,實現歷史文化價值與現代生活產業價值的融合,努力讓每一棟建筑、每一件瓷器、每一處細節來講述歷史、講述傳承。
集聚各方面人才到傳承中來
文化保護與傳承,關鍵在“人”,在每一個人。
在景漂之家,我們遇到了澳大利亞籍“洋景漂”大衛?!拔姨d奮了!”回憶起第一次來景德鎮的經歷,他立馬滔滔不絕起來。雖然16歲就從歷史書上知道了景德鎮,但他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在瓷器上作畫,會為之著迷。當他到了景德鎮,內心的創作欲望一下子被激發了,把從上海過來時的一路見聞事無巨細地繪制在一個瓷瓶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借助景德鎮國家重點發展區域外籍人才引進簽證、永久居住等12項便利政策措施,這些年來,大衛見證了這座老工業城市一日千里的滄桑巨變。面對我們關于生活是否方便的疑問,他開心地點頭“非常方便”,隨后指了指正在另一邊忙碌的“景漂之家·洋景漂服務站”負責人,“有問題找他”。
在景德鎮,像大衛一樣的“景漂”有6萬多人。除了對“詩與遠方”的追尋,何以“景漂”?我們在陶溪川文創街區找到了另一個答案。
紅磚墻、灰瓦頂,高聳的煙囪,舊窯車改造的路邊花壇,無不訴說著一段過去的歷史。沒錯,這里原本是新中國成立后設立的十座大型瓷廠之一的宇宙瓷廠所在地,如今市內人氣最旺的陶溪川創意集市就開在這里。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開集,這里就會成為人頭攢動的陶瓷文化海洋。如果想加入集市,只需打開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按照要求提交信息和作品照片即可,只要作品有創意、質量過硬,就可以獲得擺攤資格,成為1500多個攤位中的其中之一。如果作品在集市上受歡迎、銷售額排名靠前,還可以入駐邑空間,獲得常駐的入場券,甚至可以優先選擇攤位位置,費用同樣十分友好。但如果此后兩個月內銷售額排名靠后,則會進行新一輪動態調整,從集市擺攤重新開始。不僅如此,陶溪川的創業孵化體系是一條龍式的,從初級的集市練攤到入駐邑空間商城、直播基地,再到陶瓷智造工坊,不斷延展創業孵化鏈條,滿足創業者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
在景德鎮重點打造的三大集市中,與陶溪川創意集市主要瞄準青年創客、致力于打造年輕人的創業平臺不同,陶然集以全國年輕手藝人為主要服務群體,致力于打造手工愛好者的交流互動平臺;春秋大集則面向國際年輕藝術家,致力于打造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平臺。目前,三大集市已成為青年創客創新的聚集地和創業孵化的基地。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景德鎮市考察調研時強調:“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強創意設計和研發創新,進一步把陶瓷產業做大做強,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睆妮^低的生活成本到一攬子人才政策,從各類制瓷課程到一站式備齊制瓷材料,從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到遍地開花的公共窯,這里能夠將每一個奇思妙想變成手中的藝術精品。三大集市形成的差異化創新交流格局,使得凝結他們無窮創意的產品價值得以實現,景德鎮也從中找到了文化藝術與城市煙火融合發展新的可能。
知識產權保護為傳承提供法治保障
2021年4月26日,景德鎮知識產權法庭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國第六家非省會城市的知識產權法庭。在法庭提供的一批資料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案例:青年創客黃先生十幾年前精心創作了一款陶瓷擺件并為之命名,早期曾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宣傳展示和銷售,因外觀新穎時尚、命名寓意美好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但幾年后黃先生發現,有兩家公司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仿制并銷售獲利,于是向景德鎮知識產權法庭提起訴訟。此案的爭議焦點之一即是著作權的歸屬問題:黃先生雖于2021年取得江西省版權局作品登記證書,但被告稱另一公共社交平臺于2016年就已出現款式相同的作品。法庭經過縝密調查,并結合當前微信朋友圈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的宣傳銷售產品的新型平臺特性,最終確認黃先生擁有作品的著作權,依法判決兩家公司停止侵權、銷毀庫存并賠償經濟損失。
在與商戶的交談中,我們還了解到,個別商戶為了盈利,會偽造、冒用“景德鎮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幾年市場監管部門對侵權現象的治理力度越來越大了?!睋榻B,2023年4月,市場管理執法人員發現某瓷器店正在銷售一批底款均標注“景德鎮制”字樣的茶具,通過現場提取商戶的進銷貨臺賬,發現當事人沒有經過“景德鎮制”主管單位的許可,就擅自向外省市生產廠家定制,利用景德鎮和景德鎮瓷器的影響力、美譽度進行商業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對于這種違法行為,執法人員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混淆銷售行為,并對其作出了一定數額的行政處罰。
隨著文化市場日益規范化發展,創新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與壯大的主要推動力,而知識產權越來越成為掌握主動權的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景德鎮市先后出臺了《景德鎮陶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景德鎮市陶瓷文化傳承創新條例》《“景德鎮制”陶瓷保護條例》等一批行之有效的地方性法規,并加強執法落實力度。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三年來,共受理陶瓷領域侵犯知識產權案件822件,審結754件,結案率91.73%,調撤率67.64%,為從業者尤其是藝術家和青年創業者在此從事陶瓷創作、追尋藝術夢想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從而激發出更為澎湃的創新創造活力。
活態傳承讓陶瓷文化再放異彩
陶瓷文化的生命力是否強勁,要看其是否能真正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保護傳承的高階形態是活態傳承。在景德鎮,“滿城瓷器千座館”、街頭巷尾的洶涌熱情、澎湃迸發的創新創造活力組成了活態傳承的生動實踐,輔以一批王牌景區、精品線路、文旅IP,景德鎮迎來了陶瓷文化傳承厚積薄發、火熱出圈的新局面。
來到景德鎮,會發現這座城市的生活與陶瓷文化緊密交織,人人都能講述耳濡目染的故事,很多家庭就是一個微型博物館。除了公立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收藏館、科技館、工作室、創意空間等近千座民間博物館在這里異彩紛呈。我們就在一條巷子里“遇見”了“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
十大瓷廠博物館坐落在一條步行街上,門面不大,如果不是掛著標牌,很容易就會忽略它,但里面卻別有洞天。這里主要展示的是1949年至1999年景德鎮組建的十幾家大型國管瓷廠——統稱為“十大瓷廠”——研制的經典瓷器及相關文史資料,如人民瓷廠展區的青花瓷餐具就是當時家庭宴席和賓館飯店廣泛使用的餐具。博物館負責人梁玨告訴我們:“建立這座博物館的初衷,就是要保護和研究那段輝煌的陶瓷歷史,使來訪的觀眾在這里體驗到生動而高雅的陶瓷知識,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之所以會“遇見”,是因為景德鎮正在打造“滿城瓷器千座館”的新文化IP。打造千館之城,并不是從0到1000的全新建設,而是對現有場館的系統梳理、數字賦能、優化提升和整體展示。經場館申報,首批330家展館統一標識、統一授牌、統一發布,形成了規模各異、特色鮮明、立體呈現的展示矩陣,以china講述China故事。
除了博物館,還有一種活化形態在景德鎮十分火熱,那就是研學游。在一家研學機構里,各種年齡段的學員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手工制瓷技藝:從材料庫里隨手取來一塊泥,在轱轆車的轉盤上慢慢揉搓,擠出水泡、拍成團狀,這是72道工序之揉泥;然后是做坯,啟動轱轆車,用腳控制速度,在旋轉的轉盤上,拉坯成型,之后還可以體驗彩繪、噴釉、裝窯燒制等工序。
“我在景德鎮玩泥巴”有多火,到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上搜一搜就知道。在景德鎮,隨處可見的研學機構融合“旅游+陶瓷文化”,開設各年齡段手工制瓷技藝的體驗項目,與各類陶瓷講堂形成教研、體驗一體化。觸摸流傳千年的制瓷技藝,成為體驗者與千百年來精益求精、求實創新的手工匠人進行的一場時空對話,帶來了一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洗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蔽覈姸嗟奈幕z產,如器物、戲曲、史詩、手工藝等,都源于民間,傳承也因此要回到文化的“出生地”,使其融入更多人的生產生活中去。景德鎮之所以走出了一條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的特色之路,關鍵在于構建起了從傳統到現代、從傳承到創新、從政府引導到民眾自發參與的有效路徑,以旺盛的創新創造活力和煙火氣,為陶瓷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這啟示我們,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必須堅持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挖掘文化遺產背后的人文價值、道德理念、哲學思想等,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從而不斷增強其生命力,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江西省景德鎮市委黨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