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海翔
5月26日晚舉行的中超第14輪比賽中,21歲的季家葆遭遇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球員年齡以周歲計算,下同)。在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這位青島西海岸隊門將連續七次將皮球從身后的球網里撿起,最終他所效力的球隊品嘗到升入中超后最慘痛的失敗,以0比7不敵成都蓉城。
這并不是季家葆經歷過的最大失敗。2022賽季第29輪深圳隊0比8慘敗給山東泰山隊一戰中,季家葆正是深圳隊門將,他的第一次中超登場堪稱噩夢。在深圳隊擔任兩年替補后(總計中超出場2次),季家葆今年轉投青島西海岸,得到新東家信任的他已出戰12場中超,失球23個;以43次有效撲救排名中超第四位,排在他身前的是三位老將——程月磊(36歲)、牟鵬飛(35歲)和劉殿座(33歲)。
季家葆無疑是本賽季中超最“富有”的年輕球員。中超前14輪戰罷,他以1035分鐘(12次出場、11場首發),成為聯賽中出場時間最多的21歲以下本土球員(含歸化球員與港澳臺足協注冊球員)。遺憾的是,季家葆只是一個特殊的個案,絕大部分中國年輕球員只能在賽場邊苦苦等待機會。
本賽季中超注冊的33歲以上本土球員數量(75人)約為21歲以下球員(68人)的1.1倍,但前14輪的出場總時間是后者的7.4倍。冰冷的數據告訴所有人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國足球人才斷檔的情況,比想象中更嚴重。
U21權當充數,U23也不樂觀
作為中超傳統勁旅,北京國安本賽季注冊了8名U21球員,截至目前,沒人獲得出場機會。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領頭羊上海申花隊的身上:注冊8名U21球員,出場時間為零。此外,河南(4人)、梅州客家(2人)、滄州雄獅(1人)、青島海牛(1人)和南通支云(1人)的U21球員,同樣沒能獲得任何出場時間。
使用U21球員最多的球隊是財政狀況不佳的武漢三鎮,該隊共注冊12名U21球員,以1264分鐘的出場總時間排名榜首,其次是青島西海岸(1210分鐘),深圳新鵬城(711分鐘)排名第三,此外沒有一家俱樂部的U21球員出場總時間超過400分鐘。從球員數據來看,除季家葆外,武漢三鎮的吾米提江·玉蘇普(511分鐘)和艾菲爾丁(416分鐘)、深圳新鵬城的王浩(379分鐘)成為出場時間最多的U21球員。
根據本報統計,本賽季中超球隊注冊的所有68名U21球員,在前14輪的出場總時間合計為4243分鐘,平均每人每場僅能獲得不到5分鐘的比賽時間。依照足球數據統計的通用規則,所有在傷停補時前登場的球員,傷停補時時長不計入出場時間;在傷停補時登場的球員,無論傷停補時時長,只計算1分鐘出場時間。這意味著統計數據與實際登場時間有一定誤差,但并不影響大局。
即便將年齡段放寬到23歲以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本賽季中超球隊注冊的22歲和23歲本土球員總共僅為57人,其中人數最多的是上海申花隊,共有包括朱辰杰、蔣圣龍、汪海健等在內的七人。在22-23歲球員總出場時間方面,上海申花也以3024分鐘排名第一。天津津門虎該年齡段球員的使用情況也不錯,中場球員黃嘉輝(12次出場、9場首發)、后衛王政豪和楊梓豪(均為9次出場、6場首發)都獲得了較多的實戰機會。另有多支中超球隊起用了22-23歲的門將擔任主力,如深圳新鵬城的彭鵬(11次出場、10場首發)、南通支云的薛慶浩(9場全部首發)和成都蓉城的蹇韜(7場全部首發)。
總體來看,這57名22-23歲球員前14輪中超合計出場14465分鐘,平均每人每場獲得出場時間超過18分鐘。算上之前的21歲以下球員,總共125名中超U23球員目前共出場18708分鐘,平均每人單輪不足11分鐘。
為什么年輕球員普遍無法獲得更多的出場時間?答案很簡單:整體實力不足。相比老球員,年輕球員薪酬低、升值潛力大,在看得到成長可能性的情況下,沒有一家俱樂部會拒絕使用年輕人。也并非球員個人不努力,他們確實是同年齡段的佼佼者,經歷了層層篩選才踏入職業行列,但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取代老將,潛力也相對有限。
現實很殘酷。中國足球青訓體系出現了大問題——在2000年前后的多個年齡段,每個僅有幾十人可供挑選——這不是多任國字號青少年隊伍教練拿來為成績不佳開脫的借口,而是數據告訴我們的最真實的現實。
老將值得尊重,但整體趨勢令人擔憂
前14輪戰罷,前鋒譚龍依然是長春亞泰隊的絕對主力,他在13場比賽中首發登場并打入4球。進球數看似不多,卻在本土球員中排名第四,對于一名36歲的老將已殊為不易。
雖已步入職業生涯暮年,但像譚龍這樣仍在俱樂部擔任主力的高齡球員并不罕見。本賽季中超共有75名33歲以上球員,前14輪出場時間合計達31386分鐘,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125名U23球員的出場總時間。
目前排名中超第七位的天津津門虎本賽季僅注冊了34歲的于洋這一名高齡球員,他獲得3次替補登場的機會,出場時間區區9分鐘。河南隊的兩名高齡球員37歲的顧操(4次出場、1場首發)和35歲的柯釗(9次出場、1場首發)在隊中的地位也較為邊緣。這兩家俱樂部以外,幾乎每支球隊都有擔任主力的高齡球員。
以武漢三鎮為例,該俱樂部本賽季注冊了多達17名U23球員,出場總時間為1958分鐘,該隊的高齡球員只有劉殿座(33歲)、任航(35歲)和姜至鵬(35歲)三人,但出場總時間達到2730分鐘,遠超U23球員總和。其中姜至鵬和劉殿座均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出場13次且全部首發。
上海申花35歲的吳曦(14次出場、12場首發)、上海海港33歲的顏駿凌(13場全部首發)、北京國安33歲的張稀哲(10次出場、9場首發)和35歲的侯森(14場全部首發)、山東泰山35歲的王大雷(10場全部首發)、浙江隊34歲的李提香(14場全部首發)、梅州客家36歲的程月磊(13場全部首發)和34歲的陳杰(12次出場、7場首發)都是各自球隊的主力甚至核心。
家底并不厚實的保級隊也格外注重老球員帶來的經驗,如青島兩支球隊本賽季總共注冊了19名33歲以上球員,其中青島海牛的10名高齡球員得到2926分鐘的比賽時間,而西海岸的9人更是出場多達3795分鐘。
對于譚龍、吳曦、李提香等正處于職業生涯暮年的球員而言,能得到主帥的充分信任,繼續在隊內扮演重要角色,值得所有人的尊敬。衡量運動員水平的標準永遠都是能力,而非年齡等其他因素。但就整個中超而言,33歲以上本土球員的整體角色要比23歲以下球員重要得多,絕非合理現象。這充分揭示了中國足球后繼乏人的尷尬現實。(文匯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