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遺鷗在湖心島上空飛翔。 |
|
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實施的湖濱退化草原修復項目。 以上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
初夏,陜西省神木市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近萬只遺鷗聚集在四面環水的湖心島上孵卵,大量雛鳥陸續破殼而出。研究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紅堿淖水域面積不斷擴大,周邊環境持續改善,來這里繁育后代的遺鷗數量逐年增加。
地處毛烏素沙地的紅堿淖,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記者看到,在紅堿淖的湖心島上,黑臉紅腳的遺鷗成群臥在沙窩和草叢里,它們正在耐心等待新生命的誕生。湖心島附近,一些遺鷗或列隊盤桓、或三三兩兩覓食,鳥鳴聲相互應答,此起彼伏。
據介紹,遺鷗是世界瀕危珍禽,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全球數量在2萬只左右。每年4月至8月,大批遺鷗會從渤海灣一帶飛回紅堿淖繁衍棲息。4月末5月初,遺鷗會在紅堿淖湖心島上筑巢產卵;7、8月份,遺鷗幼鳥長成后,會遷回越冬地。
遺鷗數量的增加得益于紅堿淖生態治理工程的持續實施。來水不足曾是紅堿淖長期面臨的難題。2016年起,通過增加補給水量、疏浚入湖河道等措施,紅堿淖水域面積從2015年的31.5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37.1平方公里。
(據新華社西安6月5日電 記者姜辰蓉、付瑞霞、邵瑞)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6日 04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