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廖逢倩 通訊員 王勝 包海月)6月15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研討會2024第二場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武漢舉行。來自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有關領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4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核心學術期刊主編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從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多重視角探討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武漢舉辦
本次論壇由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部、社會科學研究院、學科建設辦公室、經濟學部、法學學部、管理學部承辦,共安排1個主論壇和經濟學、法學、管理學3個方面的分論壇。論壇開幕式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仁山主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楊燦明致辭,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理富講話。

楊燦明致辭
楊燦明表示,高校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凸顯學者責任擔當,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服務“國之大者”。近年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牢牢把握“雙一流”建設中心任務,推動重大科研項目持續發力,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持續開展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有組織科研,力爭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主論壇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鄒進文主持,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的9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主題報告。

劉偉線上作主題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校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偉認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是新發展階段歷史邏輯的內在要求。培育新質生產力要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有機的統一,從發展角度出發,要重點做好培育新質生產力和培育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的統一。培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形成市場機制有效、政府宏觀調控有度、微觀主體有活力的經濟體制,對于新質生產力的培育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裴長洪作主題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首席專家、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裴長洪研究員強調,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培育新質生產力要聚焦生產端,重點解決供給側問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理論內涵,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目標任務,是構建中國版經濟學概念的創新要求。

易繼明作主題報告
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北京大學)研究基地主任、第四屆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易繼明指出,知識產權是新型生產要素及其組合創新中的內核,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注重本土資源開發與知識產權保護,另一方面要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改善生產關系,能夠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史晉川作主題報告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文科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史晉川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動力是創新,創新也是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民營企業的體制機制創新是推動生產關系變革來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方式。

姜虹作主題報告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姜虹教授提出,面對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目標要求,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在四個方面精準著力:一是要以匯聚頂尖科技創新人才為基,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二是要以創新科研體制機制為用,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主動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三是要以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介,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四是要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要,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源源不斷的“人才蓄水池”。

鄧建平作主題報告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全國會計領軍人才、福建省省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團隊學術帶頭人鄧建平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競爭中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必須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搶占未來戰略制高點。要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不能忽視風險投資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

林木西作主題報告
遼寧大學資深教授、國民經濟研究院院長、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全國先進工作者林木西分析,培育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政策著力點在于,不斷提升“創新”與“促進”的發展水平,著力縮小科技創新與現代化產業體系耦合度的區域差異,關注“耦合發展”的近鄰效應,準確把握科技創新與現代化產業體系耦合發展的區域異質性,做到因地制宜、精準發力。

陳彥斌作主題報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甘肅省政府決策咨詢顧問、中宣部馬工程首席專家陳彥斌教授提到,加快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已成為時代要求。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的偉大實踐為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增長相對低迷并面臨多重風險挑戰,以傳統西方理論為指導的經濟政策效果欠佳,這為中國經濟理論和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李小平作主題報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部部長、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湖北省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負責人李小平認為,湖北省在長江經濟帶中的生態功能地位非常重要,在提升生態系統服務能力時,應充分認識到新質生產力作為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關鍵動力,應把握智能技術機遇,積極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生態系統監測、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等各環節,有望推動我省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能力實現革命性躍升。

經濟學分論壇現場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經濟學部副主任、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董小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胡家勇,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姜長云研究員羅必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成金華,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涂正革,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院長助理張勛等專家學者在經濟學分論壇進行主題報告。

法學分論壇現場
《現代法學》常務副主編、西南政法大學教授段文波,《政法論壇》副主編寇麗,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法律科學》主編、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楊建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品新,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黃志雄,湘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劉友華,鄭州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楊紅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彭學龍等專家學者在法學分論壇進行主題報告。

管理學分論壇現場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李谷成,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成都理工大學學術期刊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寰,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黃敏學,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萬良勇,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湖北大學商學院院長程時雄,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楊智等專家學者在管理學分論壇進行主題報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