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澤儀 吳晨璇
借數字技術,為當地民眾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貴州黔南搭建的“智慧司法服務平臺”被評為“2023年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其在充分聽取法律專業意見、不斷調整技術設計方案基礎上對線上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21項功能的整合,使民眾無法到現場接受調解、無力自行聘請律師、無從獲知權威法律知識等困難在“一站”間均得到有效解決,亦為公眾足不出戶享受優質法律服務提供可能。而同樣榜上有名的廣西玉林“公共法律服務云超市”,近期建成的安徽宣城公共法律服務“掌上服務大廳”、廣東興寧“智慧司法云”等項目,亦大致遵循同樣思路。
2020年,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大力推廣運用遠程網絡等法律服務模式,以促進城市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向農村輻射,有效緩解法律服務專業力量不足問題,并計劃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保證人民群眾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而隨著數字技術迅猛發展,2021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應促進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應用,鼓勵支持智慧法律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亦提出,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近年來,以智慧法律服務建設為指導,以數字技術發展為契機,我國相關公共法律服務的信息化建設高速推進。多地司法行政部門聯合科技企業定制開發智慧法律服務產品,通過整合法律規范資源、建構公正協調程序、接入優質服務信息等,基本完成法律服務供給從“線下”到“線上”、由“分散”到“集中”的平臺化轉變。但當前應用至實踐的法律服務產品在適用范圍方面仍存較大局限。個中緣由一方面在于有限資源在各地自主開發過程中往往被分配到重復領域,缺少精力再對產品展開質量升級;另一方面,則是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多僅承認自己產品生成結果的法律效力,民眾實際只能遵循當地司法行政部門指引,在有限范圍內獲取相應法律服務。與充分調用閑置、可重復資源完成跨時空調配的數字化間尚存較大差距。這充分說明統籌兼顧的智慧法律服務建設已存現實必要,時機亦已近成熟。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公共服務供給的適當與否同民眾需求息息相關,在特定情境下具有不可忽視的地方性;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治也要求公共法律服務均衡供給,并有統一權威的法律規范體系提供更為廣泛的共通根基?;鶎铀痉ㄐ姓C關應充分發揮其經驗優勢與創新能力,探索形成可供復制、推廣的改革方案,有關部門應及時對林立的實踐成果展開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將既已成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適用范圍更大的制度產品,以統籌之力提高法律服務的整體水平。
數字賦能旨在提效,更意在提質?;ヂ摼W技術以其跨越時間、空間的信息傳輸優勢,為更低成本的資源調配提供可行路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則基于其對海量數據的管理、挖掘能力,使個性化的公共服務成為可能。在此意義上,促進數字技術在公共法律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不僅應著眼于服務形式的多樣化,在降低政府服務成本的同時為民眾提供更多選擇空間,更需落足于服務質量的實質優化,通過發揮技術應用的資源配置優勢,以更專業、精細的法律服務回應公眾的現實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公共法律服務作為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亦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建設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高智慧法律服務水平,應始終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機結合與良性互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次法律服務體驗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