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飛 楊敏)“畢業前夕差點栽了個大跟頭,沒想到你們來得這么快。”近日,洪山區公安分局馬房山派出所轄區一高校大四學生小王接到游戲好友提出的轉賬要求,第一次轉賬1萬元沒有成功后,警方接到反詐中心高危預警指令,民警任壘立即通過學校保衛部門找到小王,此時他正在與網友溝通通過其他方式轉賬。
畢業季是校園各項活動最旺盛的時候,武漢警方與高校保衛部門協調聯動,有效壓降各類警情,確保高校平安穩定。據統計,今年以來侵害大學生的新型涉網刑事警情下降4.7%。
“近年來,我們與高校共同構建‘黨建引領、部門協同、警校聯動、群防群治’的高校安全體系,在全市25所高校開展示范點建設,特別是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緊盯宣傳防范、預警攔截等環節,營造‘人人都是反詐宣防員’氛圍。”武漢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位于江夏區黃家湖畔的武漢學院內,擁有全市首個“平安高校”警校共建工作室。近日,由武漢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局、江夏區公安分局和學校保衛部門聯合開展的“警惕騙局,遠離詐騙”主題知識科普活動就是由民警、保衛干部、老師、學生共同策劃實施的。
活動以科普講座、有獎問答、游戲體驗等六大連環主題,其中“反詐大富翁”游戲吸引了不少的同學參與興趣,通過投擲骰子,按照點數在定制場景板上移動,腳下方格則對應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參與的同學需要想方設法避開電詐陷阱。
“我們保衛處和學工處在前期設計時就收集了詐騙案例和防詐妙計,將活動內容、形式及安排表通過校學生會微信公眾號發布活動宣傳預熱,整個反詐‘嘉年華’活動持續了一周,受到了師生的熱烈響應。”武漢學院保衛處長李晨光介紹。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安全講座現場。通訊員供圖
6月13日晚,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報告廳內座無虛席,來自全校8個學院的管理人員和學生代表近400人認真學習了近期關于電信網絡詐騙的新手法及典型案例,武漢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局民警陶濤深入分析了畢業季電詐案件的高發類別、發案趨勢及關鍵風險點,并播放微短劇《大學生,遠離“幫信”不做“幫兇”》,師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進一步提高了防范意識。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短視頻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獲取資訊的重要方式。陶濤向記者介紹,《大學生,遠離“幫信”不做“幫兇”》這部反詐短劇就是民警和文華學院的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講述了一名大學生因兼職時受到誘惑,辦理銀行卡、電話卡后出借,最終成為了電詐分子的幫兇。
近日,中宣部、公安部聯合發布通知啟動“警惕詐騙新手法 不做詐騙工具人”集中宣傳月活動,武漢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局將該短劇發送至各高校保衛部門,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擴大宣傳教育效果。
與此同時,各高校也在創新開展反詐宣防。
“同學們,我們的反詐短視頻正在參賽,請給3號作品投上寶貴一票。”6月16日,武漢音樂學院“青春無詐”短視頻大賽吹響奪冠號角,同學們紛紛點贊、轉發,為優秀作品吶喊助威。武昌區公安分局鳳凰山派出所社區民警吳艷輝介紹,活動共征集到全校13個優秀作品, 師生們從網絡熱梗、影視題材、現實生活等喜聞樂見的視角切入,將各類電詐手法藝術化呈現,更加深入人心。
“同學你好,我是教務處張老師。臨近期末,教學系統顯示你還有4門課程處于不及格狀態。請核實是否屬實,如有錯漏,請登錄學校專項教學成績系統申報。”6月13日,正值期末考試期間,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保衛部門在洪山區公安分局獅子山派出所指導下,以期末成績不及格為由,模擬“釣魚”短信,還附上了一個仿真網站鏈接,用以測驗學生反詐意識。短信一經發出后,迅速引起同學們對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話題的討論,有的人點擊后發現被“騙”后悔不已,有的同學發現是虛擬號碼根本不予理會,還有的同學收到后立即向輔導員報告可疑信息。
據獅子山派出所社區民警周映平介紹,臨近暑假,學校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防范意識,結合年輕人喜歡的“劇本殺”,特意開展了這種特別測試,分別通過模擬測試、應急演練、點評宣教三個環節實施,結果也反映出這種新穎的形式,會讓更多同學關注、了解電信網絡詐騙,進而提高防范意識和能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