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我國發展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全面把握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特征和中國特色而提出的重大判斷。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們要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讓各種創新源泉彼此融通、相互協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與“發展是硬道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制約,必須推動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邁進。習主席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這既是對經濟發展的規律遵循,又明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目標方向。新征程上,我們要以對“硬道理”的清醒認識,自覺推動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夠不夠”轉向“好不好”“優不優”。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積累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傳統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崩砟钍切袆拥南葘?,一定的發展實踐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引領。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經濟發展的效益亟需優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正發生改變,勞動力、土地成本逐步上升,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難以為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問題。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把握好關于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發展方向等一系列問題。只有緊密結合實際,緊盯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影響和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短板及其根源,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結構性、周期性、體制性問題,才能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需動態平衡以疏通高質量發展堵點?!吧浦\者勝,遠謀者興?!毙聲r代新征程,面對經濟發展中供需關系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高質量發展在本質上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推動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以及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上來。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主要在供給側,表現為供給存在卡點、堵點、脆弱點,供給側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因此,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必須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著力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堅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疤煲孕聻檫\,人以新為生?!绷曋飨赋觯骸鞍l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毙沦|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這是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重大論斷的深化。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要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新質生產力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必須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在合理布局產業鏈的基礎上,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創新力量,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原創性、基礎性研究。新征程上,要充分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構建自主自強、開放融合、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生產力發展的深度融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