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飛 潘美霞 孫晨)“大家注意,網點工作就是要心細,遇到大額取現或轉賬一定要多問一嘴,多聊幾句,識別被電詐犯罪分子控制的‘工具人’也是在保護我們的客戶。”近日,武昌區公安分局內保大隊民警先后來到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武漢農商行武昌支行,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講解詐騙分子誘騙不明真相群眾開卡、取現的伎倆,進一步筑牢銀行網點反詐防線。

武昌分局內保民警為各網點負責人授課。通訊員供圖
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武漢市公安局內保支隊聯合通訊企業持續開展“治兩卡、端窩點”專項行動,加強對電信網絡詐騙的精準防控、有效治理。同時持續深化警銀合作,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聯合銀行網點開展反詐宣傳715場次,派發宣傳資料2.3萬余份,柜面攔截網上轉賬30余起,挽回經濟損失680余萬元。
“您別著急,這個匯款的賬號是個人賬戶,您可能遇到騙子啦!”今年3月,中國建設銀行武漢江夏支行營業室大堂經理祝志慧在接待居民辦理轉賬業務中,發現其神色慌張,經過耐心溝通,了解到該客戶遇到了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祝志慧一眼就識別出了其中的貓膩,并迅速聯系轄區派出所處置。今年5月,相鄰的建行武漢文化支行營業廳內,客戶主管陳雪芬在接待一名轄區企業負責人要求解凍其公司賬戶時,敏銳發現該賬戶可能存在被詐騙分子利用的風險,通過警銀聯動,最終避免了該企業的損失。去年8月,陳雪芬和同事曾發現一名電詐“工具人”來到網點大額取現,最終在他們的普法勸說下,當事人才恍然大悟。
“銀行是電詐分子想方設法突破的最后一道防線,自‘斷卡行動’以來,我們與各銀行保持密切的警銀聯動,特別是通過對‘涉案卡復盤’的方式,進一步壓實責任,筑牢防線。”內保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夏天介紹。

內保支隊三大隊民警與銀行網點負責人交流。通訊員供圖
7月10日,記者來到中國建設銀行武漢江夏支行探訪了解到,該銀行多措并舉,對賬戶分類實施了特色保護,如對新開賬戶額度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按需申請提供額度;對存量賬戶通過大數據分析設置安全限額;對容易遭受詐騙的賬戶行為實施精準建模,做到可疑交易實時保護;對有資金安全需求的群體實施分時段限額調整。
工作人員向記者舉例道,江夏區高校多,大學生多,在警方建議下,該銀行對大學生群體銀行卡采取交易限額動態調整的方式,只有在交學費的時段提高限額,避免大學生成為電詐分子的“工具人”。據統計,今年1-6月份,該支行涉案銀行卡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8%。
“我們的理念是對客戶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實保障客戶賬戶安全。”個人金融部總經理王沖介紹。在開卡、轉賬、取現各環節,柜員堅持多問、多提示,雖然看似給客戶帶來了不便、也受過許多委屈,但最終守好了客戶的“錢袋子”,同時體現出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
在渤海銀行武漢分行,反詐宣傳員張彩薇向記者展示了該行的反欺詐模型。當天,一名企業財務人員在開展柜面交易時出現彈窗預警,系統判斷該交易可疑,柜員立即聯動后臺運營人員,經核實,該企業賬戶網銀登錄地IP異常,并在一定時間段內出現大量密集交易,經聯系企業法人核實后,銀行方立即采取了管控措施,最終對企業賬戶進行了保護。
“我們在警方的指導下不斷完善模型,未來將更加精準識別各類詐騙。”張彩薇說。
近年來,武漢警方以銀行為紐帶,加大了對企業財務人員的保護,內保戰線持續強化企業自主防范工作,通過組織內部培訓、進圈入群以案說法,常態化開展反詐提示等,幫助企業員工和財務人員提高防騙意識。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份,全市涉企財務人員大額詐騙警情同比下降25%。
“我們還創新與稅務部門聯動,在辦稅窗口向企業財務人員定向發放《企事業單位嚴防電信詐騙提示單》,開展精準宣防。”武漢市公安局內保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江城的各大商圈,反詐視頻、反詐海報經常會登上戶外大屏,內保支隊民警充分利用重點企業的文化墻、LED屏、橫幅、海報等方式開展反詐宣防,營造全民參與的反詐氛圍。
“請勿將您實名登記的手機號、銀行卡出租、出售、出借給他人。”這是近日市民乘坐網約車時會聽到的提示音,同時還可以通過APP參加反詐答題。滴滴出行湖北安全負責人龔璐表示,在武漢市公安局內保支隊的建議下,他們在乘客乘車時投放了涉及兩卡買賣、冒充公檢法、殺豬盤、刷單等10條反詐提示音頻,讓市民的反詐意識入腦入心。

內保支隊聯合“三電”通信行業開展反詐宣防活動。通訊員供圖
在今年的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當天,武漢警方啟動了電力、電信、廣播電視設施安全保護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呼吁群眾提高警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內保支隊聯合“三電”通信行業,通過發送提示短信、電視播放廣告等方式廣泛宣傳,大力營造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主動發現和處置疑似詐騙電話、短信近3500萬條,封堵詐騙APP、域名超1800萬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