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天津7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日前亮相天津音樂節。該劇由黃定山執導、杜鳴作曲、任衛新編劇、高嵩執棒,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領銜,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青年合唱團、青年戲劇團、青年舞蹈團等近300名師生為演出班底。
民族歌劇《二泉》巧妙地結合了寫實與非寫實的敘事手法,并通過時空交錯的結構,展現了阿炳從青年到中年的跌宕起伏。全劇通過四條情感沖突線,以一把二胡串聯,精心描繪了阿炳如琴弦般流淌的內心世界以及他與外界的交流。
劇作還融合了西方交響樂和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如二胡、琵琶、板、小鑼、小镲、木魚、小堂鼓、磬,同時融入錫劇、越劇、江南小調、蘇州評彈等地方戲曲元素,多種表現形式如獨唱、重唱、對唱及合唱交織在一起,共同塑造阿炳的藝術形象。
該劇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處理尤為引人注目。創作團隊采用了“跳進跳出”的手法,特意安排了二胡演奏家陳軍現場演奏,使這一場景成為劇中一大亮點,既增加了藝術深度,也向這一經典致敬。黃定山表示,此次作為教學劇目創排《二泉》是一件大事,這個大事就在于其“教學意義與人才培養意義”,通過演出,學院不僅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舞臺,還把舞臺轉化為學習和實踐的空間,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演出期間,民族歌劇《二泉》專家研討會同步召開,“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喬佩娟、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居其宏、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雷佳等專家紛紛對《二泉》的創新演繹和教育實踐表示高度贊賞。喬佩娟表示,“在歌劇舞臺上,這樣的人物展現,這樣的演出達到‘四好’水平:演得好、唱得好、戲也好,整個故事說得好。”他們一致強調,該劇不僅豐富了民族歌劇的表現手法,也開辟了民族歌劇發展的新視野。此次演出是一次文化傳播與藝術交流的重要契機,也展現了天津音樂學院的藝術風采。同時,與會專家也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劇目創作、表演等問題,從不同角度提出直率意見和建議。(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