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貴陽7月24日電(記者向定杰、周宣妮)作為一項受歡迎的體育運動,羽毛球的制作工藝許多人卻不一定了解。
“啪”“啪”“啪”……隨著一陣陣打擊聲傳來,在貴州省錦屏縣一家羽毛球廠的試球車間,十余臺機器將球自動發出后,一排工人手拿球拍,站在對面的收集網格前認真觀察。
這個環節旨在測試剛生產出來的羽毛球實際性能。“在空中飛行搖擺的是差球,飛行平穩和旋轉自然的是好球。”車間工作人員說,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判定標準。
據了解,評價一只羽毛球質量好壞,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觀察,包括外觀是否漂亮、落點是否準確、空中穩定性怎樣、耐打性如何。
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經理胡兵說,不合格的羽毛球通常空中飛行搖擺、旋轉不自然、落點不準確,工人們會揮拍將其擊打出去,而因為合格率高,所以一般也不用人工干預。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業內的常規操作會因為網絡直播而“出圈”,不少圍觀網友稱:“真是慕了慕了,每天上班還能免費打球!”一些人說,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神仙工作”,堪稱理想上班狀態,坐在工位上的自己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一般都是問,這個工作是干什么的,還招不招人?”正在車間內用手機直播的劉見權一邊觀察屏幕上的留言,一邊回應記者。
這個28歲的小伙是貴州杉鄉錦味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員工。這家錦屏縣文旅部門下屬的國有企業,旨在促進當地旅游開發和土特產品銷售。
“從去年12月開始做,每天直播時間是周一到周五,從上午九點半到下午五點。”劉見權說,此前他們曾嘗試直播羽毛球所有的生產工序,但最后發現,只有試球環節網友最感興趣、最能產生流量。
“就看著這些工人一直站在那兒,簡單揮一揮球拍,給人一種比較輕松、比較慵懶的感覺。”劉見權覺得這可能是場景比較火的原因。
直播數據顯示,該短視頻賬號雖然只有1.7萬個粉絲,但最多的時候有近三萬人同時在線。“基本都有兩三千人在。”劉見權說,他們公司也會不時帶貨,既推薦本地制造的羽毛球、羽毛球拍等體育用品,也會賣一些當地加工的農特產品。
記者梳理留言時發現,一些網友提出,可以裝個攔截網、安個機械臂,從而替代人工質檢。對這些建議,一線生產人員卻認為沒有這么簡單。因為工人要看的不僅是球的飛行距離,還有球的飛行軌跡、是否空中搖擺、旋轉正不正常等多種狀況。
“這也太清閑了吧,根本不用動腦。”“這球合不合格是不是看工人心情?”“這里面個個都是打羽毛球的高手吧!”……除了不少調侃外,一些網友也表示理解和敬佩。一個被點贊很多的回答是:“其實,越簡單重復的工作越累人。”
受訪女工們告訴記者,一直站著、一直盯著,有時候也會感到工作枯燥,但是在家鄉務工,能掙錢養家糊口,總體還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別是一想到自己參與做的羽毛球會賣到世界各地,她們感到特別驕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